-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主要内容;;1.心脏的胚胎发育
2周时开始形成
4周开始形成间隔,并有循环作用
5周房间隔形成
8周房室中隔已形成,具有四腔心
同时动脉总干被分隔开,形成主、肺动脉;;;正常胎儿循环;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特殊通道。
5.胎儿肝脏的血氧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脑及上肢,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脐血管经6~8周后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卵圆孔到生后5~7个月时,形成解剖上关闭
动脉导管绝大部分小儿于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2.心脏位置
新生儿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1~2㎝处
2岁以后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锁中线外1cm
7岁后,接近成人水平
;3.心率;4.血压
由于婴儿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相对较粗、动脉壁柔软,故血压较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2岁以后收缩压约为: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2/3;病因
内在因素
遗传,特别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
外在因素
①宫内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柯萨奇等病毒感染;
;;;;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一、室间隔缺损;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二、房间隔缺损;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三、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一)致病因素
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及先心病病人
母亲在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
是否接受放射线,尤其是腹部及盆腔部
是否用过某些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是否患过代谢性疾病
是否患过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二)身体状况;症状;③剧哭、屏气、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或心衰时可出现一过性青紫,晚期出现持续性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表现为差异性青紫,即仅下半身出现青紫;①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P2增强,伴有肺动脉高压者P2亢进。;②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增强或亢进,伴固定分裂。;③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伴震颤,传导广泛;并发症
反复呼吸道感染,如肺炎
充血性心力衰竭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表现
①最突出的是青紫,多见于唇、指(趾)甲床、眼结膜等处。;②活动耐力差,稍活动就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突然昏厥或抽搐
③活动中出现蹲踞现象
④可出现杵状指(趾)、舌色发暗;⑤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2~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响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P2减弱。;并发症
脑血栓
脑脓肿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三)辅助检查;房间隔缺损
(肺充血,肺动脉段凸出,右房、右室增大);室间隔缺损
(肺血管影增粗,肺动脉段凸出,左、右心室增大);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段凸出,左房、左室大,主动脉弓扩大);法洛四联症
右室增大、肺动脉段凹陷使心尖圆钝上翘呈“靴形”心,肺门血管影缩小,肺野清晰;超声波检查
无痛、非侵入性,能显示心脏内部结构的精确图像,确定缺损部位、分流方向及分流量。;心导管检查
是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明确有无分流和分流的部位。导管若进入异常通道更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
心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四)治疗要点;外科治疗
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及无分流型先心病大部分可施行根治手术。手术的恰当年龄一般以4~6岁为宜
分流量小的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可采用心导管介入疗法;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大多数于2岁时施行根治手术。
若重度发绀、肺血管发育不良,应先做姑息性分流术,2岁时再做选择性根治术;(五)心理-社会状况;家长:
因心脏畸形小儿的出生而自责、担忧、焦虑
生活中因喂养困难、体弱多病、生长发育落后等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抱怨
如果家长对患儿过度呵护,则可使患儿发展成为依赖、脆弱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患儿学会掌握限制调节活动量的方法,能进行适当的活动,活动后无气促、心悸、乏力等表现;
患儿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体重、身长等增加;
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护理措施】;(一)活动的管理
1.评估患儿活动耐力
活动前:测量生命体征。
活动时:密切观察其有无缺氧的表现。;活动后:立即测量生命体征。
休息3分钟:再测量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恢复到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