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山东青岛市青岛二中2024届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嗟年景暮,转眼是新春。”看那人潮如织的车站机场,看那欢乐祥和的万家灯火,看那采购年货的喜乐表情,
就能明白,中国人对年文化的崇尚从未改变,中国对家的信仰从未改变。在这个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里,
让我们一起守望梦想花开,增进文化自信,共同瞩望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家和事顺。
春节,为奔跑中的逐梦人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心灵栖居所。中国人团圆过年,本身就是中华文化深入人心的生动写
照。不管回不回家,不管在哪里过年,春节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人,这就是文化的凝聚力、穿透力。春节集中华
传统文化之大,正如冯骥才老先生说的那样,“春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是中
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春节里团圆祥和、事亲尽孝、慎终追远、除旧布新、祈福纳祥等文化讲究和仪式,是我
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代表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人们通常把春节的风俗习
惯都讲究一番,年味自然就出来了。
曾经一段时间,游戏通宵、红包攀比、酒桌奔波、奢靡享乐,一度成为冲毁春节年味的“泥石流”。如果轻视了
春节的文化意味,那么无论再多的消遣和吃喝,也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对待春节这一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
莫过于“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挽救回来,恐怕就难以计算时日”。由此而言,春节
不仅是一道如何过节的生活命题,更是一道维护什么价值、追寻什么使命的文化命题。当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
我们还需要学会过殷实的文化生活,学会取舍选择,懂得守望坚持。面对春节,对每个中华儿女而言,应有守护传统、
立根固本的文化自觉,应有凝神铸魂、探索创新的文化自信。
春节是先人留给后人的迷人文化风景,也是今人创新探索的时尚文化大餐。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
但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未来总是永不停歇奔涌前行。从反对铺张浪费、吃喝跑送,到崇尚健康、热爱运动;
从注重家风家教,到学习过节、读书过年:新风新气、新文化新程式,为春节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春节在日新月
异的现代社会里开枝散叶、赢得新生。传统过年方式是赶年集、逛庙会,现在也盛行反向春运、旅游过年;过去烘托
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
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觅渡。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年味变淡、
春节消失,因为春节是生活的哲学,而生活之树常新。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全家团圆,共度节日良辰。过年的魅力不仅在于满足味蕾或享受假期,更在于亲人的深
情相拥、朋友的互道祝福,更在于触摸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价值,在安心顺心开心中拉近亲情爱情友情的距离,在忆
苦思甜、继往开来中凝聚再奋斗、再出发的力量。纵然社会变迁、时代变化、文化变革,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
处的文化胎记,永远是中国人安放文化乡愁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华宁《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是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充满着国人对家庭、国家的期望和希冀。
B.人们春节回家过年、讲究仪式,是为了传承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民族精神。
C.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学会取舍选择,应把文化生活放在第一位。
D.如今过年的魅力不在于满足吃喝及其它传统年俗形式,而在于文化追寻和情感觅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论述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意义。春节是一道生活命题,更是文化命题。
B.春节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过年的讲究和仪式及冯骥才先生的话都证明了这一点。
C.本文第三段列举了一些不健康的过年活动,以此来论证春节重视文化意味的必要性。
D.本文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层层递进地论述,于篇末点明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透过春节期间人潮如织、灯火祥和、喜采年货等情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家、对年的那份深情。
B.春节是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产15万吨智能环保原液着色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水上乐园主题活动策划(3).pptx
- 一起梅花鹿溶血性大肠杆菌病的诊疗.pptx
- 养老软件创业计划书怎么写.pptx
- 大学直播带货农产品创业计划书.pptx
- 酒店年度营销策划方案.pptx
- 2025年包头纳米碳酸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500头奶牛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展现青春风采演讲稿10篇 .pdf
- 网络安全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 .pdf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