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考点解析
考点解析
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包括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思路分析
思路分析
1.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动词用。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如: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2.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动词前边用“见”“受”表示被动,构成“见(受)+谓语”的形式。如: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在动词前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4)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3.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啰唆,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①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②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③对话省。如: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樊哙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市委党校物业管理服务总体方案.doc VIP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pdf VIP
- 2024《盒马鲜生冷供应链物流成本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1000字.docx
- 机器视觉软件:Basler二次开发_(3).Basler相机驱动与SDK安装.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下册单元任务与人文主题 复习梳理.docx
- 2019年重庆市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职类)药剂类真题.pdf VIP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docx VIP
- 发酵罐安全检修及维护操作规程.pdf VIP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pptx VIP
- 4x8-四层临街自住楼房住宅设计方案图纸户型图平面图布局图效果图建筑结构水电全套施工图纸.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