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3/NUMPAGES14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山东卷)
历史·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中期,城已经开始修筑,主要目的是军事防御、防洪、防野兽、防盗等。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大量石城、夯土城,城墙宽厚、城壕宽深,有城门和瓮城结构,防御功能显著加强。这反映了当时该地区()
A.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B.农耕经济长足发展
C.专制集权雏形形成 D.社会竞争压力加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仰韶文化中期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的建筑大量出现,这反映当时该地区社会竞争压力加剧,故选D项;“开始”一词表述有误,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仰韶文化修筑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的城墙,且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遗址中防御功能显著增强,这与农耕经济发展无关,且此时刚刚由采集渔猎发展为农耕畜牧,“长足发展”的表述有误,排除B项;专制集权出现于秦朝,排除C项。
2.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黄河流域已经大致归并为关东(山东)、关西(山西)两个文化倾向有所差异的基本文化区。杨雄(前53—公元18)《方言》中的某些关东、关西的方域语汇,到东晋郭璞为《方言》作注时已成为通语。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
A.国家一统的社会影响 B.民族交融的客观作用
C.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黄河流域的中心地位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至东晋郭璞注《方言》时,这些词汇已发展为通语,说明在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语言差异逐渐消融,形成跨区域共同语,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语言的交融,体现了各地差异的逐渐减少,这是民族交融的客观作用,故选B项;在统一的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关东、关西地区存在文化差异,而到分裂时东晋时差异已经消失,这说明国家统一对此文化差异的作用不大,排除A项;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不能必然推动文化的融合,排除C项;材料重点是说关东、关西的方言融合的现象,这种交融反映的是黄河流域内部的变化,不能反映其中心地位,排除D项。
3.宋朝士大夫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才华横溢,同时也都在政界大展身手。他们把自己当做文化主体和道德主体,还自觉地把自己视为政治主体,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B.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宋朝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取士规模,使得大量有才华的士人能够进入仕途,并且科举制度注重儒家经典和道德品质的考查,培养了士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有机会在政界施展才华,自觉把自己视为政治主体,故选C项;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南宋后期,题干所提及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的活动主要在北宋时期,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主要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士大夫自身文化、道德和政治主体意识的形成关联不大,排除B项;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宋朝社会繁荣的基础,但并非直接导致士大夫形成这种主体意识并积极从政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4.下表为明清之际部分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其共同之处是()
主张
出处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读史)明形势以示控制之机宜,纪盛衰以表政事之得失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史者,垂于来今以作则者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A.追求成王成圣理想 B.注重个体自我的道德修养
C.经世致用的价值观 D.弘扬格物致知的探求精神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强调做学问是为了明白道理、拯救世道,顾祖禹认为通过读史明确形势、了解政治得失,有服务于现实政治的意图,王夫之认为历史可以为当下作则,因此都体现了经世致用,故选C项;材料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均未体现追求成王成圣理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注重个体自我的道德修养的相关表述,排除B项;格物致知是指通过探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但材料中并未涉及格物致知的探求精神,排除D项。
5.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将西方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直接嫁接到中国土壤上。同文馆翻译有《万国公法》、《富国策》、《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地理(四川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地理(天津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地理(云南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地理(浙江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地理(重庆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历史(安徽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历史(北京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历史(甘肃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历史(广东卷01)(含答案解析).docx
- 【权威预测】冲刺2025高考 历史(贵州卷)(含答案解析).docx
最近下载
- 《增材制造》教学课件323.ppt VIP
- 2024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考试题库.docx
- 象与骑象人—读书笔记课件.pptx VIP
- 2025年党员干部学习知识竞赛题库100题及答案(二).docx VIP
-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解答类专题突破专题十二 类比、拓展探究题.pptx VIP
- 基于Java的飞机大战游戏的设计与实现 .pdf VIP
- (高清版)B-T 19812.6-2022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第6部分:输水用聚乙烯(PE)管材.pdf VIP
- 2024北京朝阳区初二(下)期末数学及答案.docx VIP
- 小王子英语剧本.docx
-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前各地高三模考理解性默写汇编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