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章草产品原料收获技术
第二节收获方式
人工收获、机械收获(分段收获、联合收获)
第三节收获技术
(一)收获原则
(1)确定牧草的收获适期
实质:在牧草的营养价值和DM产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收获适期为初花期(不考虑花的数量,有花即为初花期)
干草中CP18~20%;在初花期到15%的植株开花这一时期内收完为宜
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收获;抽穗期CP13~15%。
留茬高度:豆科牧草:4~5cm;禾本科:6~8cm或20~30cm(柱花草、百脉根)
(2)根据畜禽种类的需要原则
(二)收获时期
(1)禾本科牧草:收获适期:抽穗期CP在13~15%
刈割期:孕蕾-抽穗期
刈割期的影响:
1)禾本科牧草单位面积的DM和可消化营养物质总收获量以抽穗-初花期为最高;
2)刈割期对禾本科牧草的再生性、刈割次数及下一年产草量均有较大的影响;
3)孕穗-抽穗期刈割利于再生;
(2)豆科牧草:收获适期:初花期CP18~20%
(3)饲料作物:青饲玉米宜割期在抽穗期前后
专用青贮玉米:带穗全株青贮,适宜收割期在乳熟末期至蜡熟中期;
籽粒做粮食或精饲料,秸秆做青贮原料的兼用玉米:蜡熟末期
(三)收货方法
(1)刈割方式:人工刈割、机械刈割
割草机性能要求
一是割幅合适,拖拉机行走轮或割草机地轮作业过程中不压草;
二是传动部件有足够的离地间隙或防护措施,防堵塞和缠绕;
三是对地面仿形性好,割茬高度适宜,以便尽可能提高收获量;
四是挂接迅速,操作方便,安全装置齐全。
(2)牧草的留茬高度与再生:
1)留茬高度10cm时残茬损失产量25-30%,留茬高残茬损失;低割掉生长点影响生长
2)下繁草:3-4cm上繁草:5-6cm高大型牧草10-15cm一年只收割一茬:低些
3)机械割草,风力和风向影响割草高度、产量
(3)放牧收获
放牧强度:(1)未放牧:原有植物群落
(2)轻度放牧:原有植物群落的典型植物
(3)正常放牧:优良可食的牧草数量基本稳定
(4)过度放牧:可食性高的牧草渐渐消失
(5)极度放牧:植物较稀疏,草层变低
放牧适宜时间:春季放牧应在牧草生长发育15~18d后开始
草地载畜量: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第二章物理加工的饲草饲料产品
第一节青草(或青绿饲料):青绿饲料的概念,营养特点和影响青绿饲料品质的因素
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新鲜饲草,包括可直接饲喂动物的人工种植饲草(牧草、饲用植物以及叶菜和瓜、果、根类的秧蔓等可食部分)和以放牧形式利用的草地鲜草等。
营养特点:1.干物质含量低:野生牧草或栽培牧草DM占1/4左右,生长早期的幼嫩牧草DM少,约占鲜重的1/10;水生青饲料DM占鲜重的5%或更低;
2.蛋白质的AA组成较为平衡:优于籽实的蛋白质,且胡萝卜素和VB族含量显著超过干草和谷实类饲料;
3.营养成分和价值受植物的生长阶段、茎叶的老嫩和各自比例不同影响而差异较大:随生长期延长,DM和CF明显增高,而CP和矿物质含量明显降低。DE和CP的消化率随生长阶段而降低。
影响因素:(一)牧草种类:冷季>暖季一年生>多年生豆科大于禾本科
(二)气候条件:多年生消化率春季最高,夏季中后期降低,秋季又开始回升;高温使木质化程度增加;降雨过多使牧草含水量增加,导致土壤氮的淋溶损失,降低牧草蛋白质含量。
(三)成熟期
第二节青干草:概念,青干草调制原理
青干草概念:草本饲用植物在量质兼优时收获,经自然或人工干燥使其水分达安全含量以下,并保持青绿颜色,长期保存的饲草。即青绿色的水分达到安全含水量以下的草本饲用植物。
干草调制的原理:
(-)饲草刈割后的生理、生化过程
1生理变化过程即饥饿代谢阶段(或凋萎期);
(1)水分快速散失:5-8h从80%降到40-50%散失途径:维管系统、细胞间隙和气孔散失
(2)饥饿代谢:细胞生命活动只靠分解贮存营养物质。如淀粉转化为双糖和单糖,作为呼吸能量消耗;少量蛋白质分解成氨化物等。这时以氧化作用为主导的代谢阶段,为饥饿代谢。含水降到40%左右,细胞失去恢复膨压的能力,逐渐趋于死亡,饥饿代谢停止。
产生高温:呼吸作用旺盛,温度升高,加剧营养物质分解(养分损失5-10%)
2生化变化即自体溶解阶段(饲草干燥后期)
(1)水分散失速度减慢:散失途径:角质层散失
(2)酶促生化反应加强:
(草水分下降到40%以下细胞死亡,干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