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问:词的上片划线句,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PARTONE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反复6、对比7、设问8、反问9、对偶10、通感11、双关12、互文双关: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作用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阿房宫赋》)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3、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夸张夸张反问拟人对偶拟人设问夸张比喻8、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0、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11、“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13、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设问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比借代互文顶真双关反问借代反复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2、比拟:生动形象、启人联想3、借代:突出特点4、夸张:突出本质、引发想象5、反复:强调突出6、对比:突出强调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语气8、反问:启发思考、加强语气9、对偶:整齐和谐、朗朗上口10、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11、互文:言简意赅修辞手法的效果常见设问形式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总结解题步骤(说名字)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说例子)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说效果)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何种感情。1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3例1: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岁岁金河复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