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pdf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

11文学1班许奕

1120900142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实施都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比较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改革开放的异同,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的原因来分

析今天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经济改革要取得成功必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重温

历史,总结经验,可以给我国现今的改革开放提供更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一、从背景分析三者之间的异同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内忧外患”的清朝统治者受到来自外国侵略势力和

国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双重威胁,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

海陆军部队,以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因此在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使中国富强起来,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形势。在

变落后为先进、变贫弱为富强的变革思潮的历史背景之下,注定了洋务派发动洋

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拯救清王朝,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

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所以,在甲午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失败了,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

的民族觉醒。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式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

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

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内忧外患的冲

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

维新,只有学外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

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但是面对维新派

自身的局限性和强大旧势力的反对,这场运动还是失败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

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

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

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在这样的国际国内情势下,国家新一代领导人作出

1

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从以上论述比较可看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兴起和改革开放的提出有着

相似之处,都是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不同

的是,洋务运动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出发点,戊戌变法没有根本否定封建土

地所有制,而改革开放则是党的伟大觉醒和人民愿望的结合,它们的实施手段以

及指导思想、领导因素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结果和意义也截然不同。

二、发起因素以及实施力量的比较

洋务运动是由洋务派发起实施,当时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奕、文

祥为代表的满族官员,在地方则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

汉族官员。以慈禧为首的满清朝庭则寄望依靠洋人所支持的洋务运动,早日把太

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对洋务运动只是采取默许

的态度,并没有起到主导及推行的作用。这就注定了洋务派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和统一的领导核心,其发展必然会逐渐分化出几

派。这几派在发展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各自为政、互不隶属,而且相互之间也存在

着竞争甚至发生攻讦的现象,形成一种掣肘。最终导致洋务派的力量分散,不能

形成一种集团效应,也就没有推动洋务运动的有效发展。

而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他们通过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等方式,甚

至是与守旧派进行论战来实行变法。所以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光绪帝也希

望通过变法维新,来救亡图存,并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中夺取统治大权。但

是在光绪帝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而是一种十分温和的

改良方案。同时,由于中央和地方官僚们的抵制

文档评论(0)

徐风寒山肆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