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现实中的例子.pdf

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现实中的例子.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现实中的例子

关键词:首因效应例子

首因效应是什么?

所谓的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见面的时候,给对方留下的首次印象,在对

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一种印象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

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

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

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

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例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A.S.Lochins)

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他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描写的是

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生活片断。这两段故事描述的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一段故事中把

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两段

故事分别列于下方: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

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

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

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

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

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

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

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

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钦斯将组合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

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

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

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

2014年9月中国首届国际NLP大会

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在首因效应中,对情感因素的认知常常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人们一般都喜欢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随和情感的人,因为在生活中,

我们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这个特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小孩子都喜欢第一

次见了他/她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给予相应的赞扬,那么儿童就会更加的高兴。

首因效应:故事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

说:“你们需要一个nlp网站编辑吗?”“不需要!”“那么nlp内容采编记者呢?”“不需

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

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

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

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

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

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同样,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

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

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

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内容出自NLP论坛:/bbs/thread-11-1-1.html

文档评论(0)

徐风寒山肆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