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上的中国味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高中主题班会 .docxVIP

筷子上的中国味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高中主题班会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主题班会】《筷子上的中国味》班会设计

【班会背景】

1、理论背景: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教育部《中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学情背景: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飞跃期,对外来文化充满新鲜和好奇感,盲目崇拜,缺少客观审视,对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却缺乏兴趣、缺少了解,缺失传承。帮助青少年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并督促其传承势在必行。

【班会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筷子悠久的历史,理解筷子中蕴含深刻的中国文化。

2、情感目标:客观审视外来文化,增强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紧迫性。

3、行为目标:学会践行餐桌上的筷子礼仪,在现实生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认知目标:了解筷子悠久的历史,理解筷子中蕴含深刻的中国文化。

2、情感目标:客观审视外来文化,增强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紧迫性。

【班会准备】

学生准备:提前做好“中西餐喜爱倾向”和“是否了解筷子文化”问卷调查,统计问卷结果;查找“筷子文化”相关素材;排演情景剧《执筷的礼仪》。

教师准备:指导学生分组,准备游戏“筷子夹豆”道具。

【班会过程】

一、导入:趣味游戏——“筷子夹豆”

游戏内容:在1分钟内,将红黄绿三色豆子用筷子夹到不同的盘子里,谁夹的数量多获胜。

【屏显】筷子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暖场热身,引入“筷子”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筷子更多功用的兴趣】

二、寻筷中意——谁解其中味

⒈反馈·一个调查

主持人:从咱们班同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喜欢中餐和西餐的同学基本相当,那么,各自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现场采访。

⒉碰撞·一组PK

⑴小采访——“筷子中餐VS刀叉西餐”

问题:中餐和西餐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支持中餐的观点:筷子代表的中餐菜品丰富,代表“分享”和“团圆”,重在家人之间的感情沟通等。

支持西餐的观点:刀叉代表的西餐快捷、方便、卫生,每人一份,付账均分,不浪费等。

⑵名家观点

【屏显】

“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筷子与刀叉相比,有一种母性的温柔,因为筷子不切、不抓、不毁、不穿……是在移动一个婴儿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谨慎的动作,它是一种力量,而非一种冲动……”

——罗兰·巴特(法)《符号帝国》

“中国远古时代也曾使用过刀叉进食,不过我们民族是一个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总觉得刀叉是战争武器,进食时用它未免太不雅观,所以早在商周时代就改用箸,世代相传至今,中国人皆以用筷子为荣。”——蔡元培

主持人:简单的餐具背后,有着一定的文化喻义。西式的刀叉实用,中式的筷子则暗含很多的情意因素。对于筷子里的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元素,我们的同学了解吗?

⒊反思·一类现象

⑴问卷调查结果公布——筷子里的无知

你了解筷子文化吗?(51人接受调查)

主持人:班级51名同学接受了调查,只有5名同学略微了解筷子背后的文化,绝大数同学不知道筷子蕴含的文化,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同龄人漠视甚至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不少,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下这样的现象。

⑵讨论交流:身边漠视、无视甚至鄙视传统文化的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

传统节日不爱过,爱国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洋节日;影视文化方面,爱看美国大片,不喜欢优秀国产电影,尤其是动漫方面,喜欢国外动漫,极少喜欢国产动漫;饮食文化方面,爱吃洋快餐,不爱吃米饭等。

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视频播放——《功夫熊猫》中阿宝使用筷子片段

学生谈感受后主持人总结:当我们对外来文化狂热迷醉时,我们忽视的中国传统元素却在世界大放异彩,《功夫熊猫》片中除了筷子,还有有担担面、麻婆豆腐等中华美食出现。配合这些场景,电影中还能听到中华乐器二胡、唢呐,民乐《步步高》也在其中出现。这说明,民族才是世界的,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要客观审视其优劣,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PK、交流讨论和美国大片《功夫熊猫》片段欣赏,引发学生对缺失了解传统文化的警惕,理解爱国得从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

三、识筷中仪——不学礼,无以立

⒈分享·筷里乾坤

【PPT1】筷之起源

筷子最早称为“箸”,至今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许慎《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说明“箸”最初是用竹木制成。筷子起源一说大禹治水时,为节省时间用树枝捞取水中的熟食而发明;二说妲己为讨纣王唤欢心用五箸夹菜而成为筷子原型。

【PPT1】筷之形神

筷子的标准长度七寸六分,代表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