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17课其次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新课程

标准

了解其次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时空

坐标

必备学问·自主学习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斗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1)形成。

(2)主要内容: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见对内实行恐惧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斗,争霸世界。

2.亚洲战斗策源地形成:

背景

(1)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2)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过程

(1)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3.欧洲战斗策源地形成:

背景

(1)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快速进展

(2)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猛烈不满,煽动民族报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

过程

(1)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乐观扩军备战

(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3)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4.绥靖政策:

(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二、其次次世界大战

1.总体历程: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其次次世界大战,经受了从局部战斗渐渐进展到全球战斗的过程。

2.中国战场:

表现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斗,拉开了其次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头局部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意义

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拓了对日本法西斯长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3.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其次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规模扩大:

(1)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制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2)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斗,美国对日宣战,其次次世界大战进展到全球阶段。

5.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6.战斗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

内涵

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主要

内容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①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据,日本由美国单独占据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5)成立联合国

评价

(1)乐观: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消极: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2.成立联合国:

(1)时间:1945年

(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进展。

(4)决议原则。

①缘由: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睬。

②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全都同意的“大国全都”原则。

③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3.国际格局的变化:

(1)背景:(请正确连线)

(2)变化: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核心概念】

1.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心集权形式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政治哲学。《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2.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推向了顶峰。“绥靖”已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情境思考】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进出口贸易,1929年的外贸总额为43.6亿日元,1930年降至30.1亿日元,1931年又降至23.8亿日元。进口额1931年比1929年下降44%,出口额下降47%。1930年破产企业达8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