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胡坦:我们战斗在嘉山——回忆抗日战争片断
引子
*本文摘自《安徽文史资料》第十八辑(1983年12月出版,作者胡坦,原标题《我们战斗在嘉山——回忆抗日战争片断》
明光市大横山
正文
嘉山县设治的历史不长,从一九三二年建县起,到一九八二年,不过五十年。在这五十年当中,抗日战争八年,解放战争又打了四年,斗争非常尖锐复杂,行政区划、村庄人口、土地面积变化很大。嘉山县所处地理位置很重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首当其冲。沿铁路交通的集镇一直为敌人占领,农村则是敌我争夺的前沿阵地。它有时是连片的根据地,有时是分散的游击区,有时被敌人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小圈圈。嘉山县确实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血的洗礼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八年抗战,战胜了日寇,还没有来得及休养生息,又打了四年解放战争,终于消灭了蒋匪军,赢得了人民的解放。一九四九年元月,收复县城明光。
嘉山设治简略
嘉山地处江淮丘陵,岗峦起伏,山岭重叠,与周围四个县,犬牙交错,为政者鞭长莫及,自古称之“弃地”。山多田少,土地贫瘠;清末以来,兵荒马乱,灾祸连年,民不聊生。早在民国初年,就有“三条腿”的蒋善人,“秋叶子”的黄秀才,以嘉山为基地,西到大横山,东到涧流营,跨津浦铁路东西.纵横二百多里,竖起“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杏黄旗,带领饥民抗官造反,提出“双牛并具耕你田,楼房瓦屋欠我钱,光棍汉子快来吧,免得在家讨人嫌。”群众听了纷纷响应,万民归心。继之有桐(城)、怀(宁)、潜(山)的山民,因不堪忍受当地恶霸豪绅的欺凌,自发举义,他们头扎红巾,手持大刀长矛,义愤杀出山来,波及盱(眙)、来(安)、滁(县)、定(远)四县边境。一九三〇年间,还有“子把太爷”、“四围根子”等人,又聚众千人,武装占据山区。口号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他们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协助农民抗租抗税,发钱给农民买牛耕田。这些草莽英雄所以能够较长时间站得住脚,主要是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而这个地区的地主老财只好逃亡在外,不得回乡。官兵再三清剿,难以入境。
一九三一年春,盱眙李桂五同志受中共长淮特委的派遣,返回原籍盱眙西高庙领导党的工作。当时盱眙灾荒严重,群众无衣无食。李桂五先后两次发动农民向地主借粮,震惊了盱(眙)、天(长)、来(安)、六(合)等县。一九三二年日寇发动“一·二八”淞沪战争,蒋介石不准守军抵抗,
国民党十九路军抗日将领蔡廷锴抗命出击,奋起杀敌,全国人民大为振奋。李桂五同志为了支持十九路军英勇抗日,发动学生、市民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同时相继组织武装暴动,竖起“徐海蚌地区工农红军游击队”的大旗,震撼了江淮大地,直接威胁到南京。反动派慌了手脚,惊恐万状,深怕人民群众马上起来造反,迫不及待以所谓“此乃四县边缘,八荒之地,官道不经,狐兔遍野,人烟几绝,间有集市,但多荒芜,非设县而不治”。因此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报经国民党内政部批准,以原属盱眙西南的明光、管店、三界、张八岭、沙河集、自来桥、鲁山、石坝等十个乡保,定远之东的横山集等六个乡保,来安西北的嘉山集等三个乡保,滁县之北的梁家岗等六个乡保,共三十五个乡保合成嘉山县,面积不到一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仅十二万人。境内有老嘉山、中嘉山、小嘉山、杏山、乌山、鲁山、矾山、白米山、大小横山,尤其老嘉山面积最大,位居县中,故以嘉山定为县名。县城设在三界。
日寇占领嘉山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寇向我发动全面进攻,明光的爱国青年汪道涵等二十多人,不顾国民党特务的干涉和阻挠,毅然走向街头宣传抗日救国,书写大幅标语,演话剧,出战报,散传单,发动学生和市民罢课罢市,游行示威,要求政府紧急行动起来,发动全民族抗战。而国民党军队奉行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日寇面前一枪不放,节节败退,闻风而逃。一九三七年冬,杭州、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接着,海州、徐州、蚌埠随之沦陷。津浦铁路全线为日寇控制,祖国大好河山惨遭蹂躏。日寇铁蹄所至,奸淫烧杀,灭绝人性。一九三八年元月,驻南京和蚌埠的日寇二百余人先后占领明光和张八岭,疯狂进行烧杀,仅明光的民房即被烧毁千余间,杀死居民两百余人。日寇岩山大佐率干人驻明光,设立警备司令部,妄图控制嘉山、定远、凤阳、五河、盱眙五县。至此,明光、管店、张八岭等集镇的车站和码头都插上了膏药旗。这时,原驻三界的国民党县府官员,不辞而去,弃职逃走了。明光镇上的反动地主豪绅们组织了维持会,汉奸胡天扬,认贼作父,带头竖起“红黄蓝白黑”所谓五族共和的破旗,无耻地当了日本人的嘉山县“知事”。投降日寇的国民党军警,被改编成敌伪保安队、警察局、特工队、情报组等。不到一年的时间,明光成了黑暗的城镇,成为日寇统治嘉山的“敌伪顽”合流的反动堡垒。
津浦路南端明光至浦口一段,是南京侵华派遣军司令部管辖下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控制得十分严密。但汪雨湘老先生远见卓识,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