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生平第一难过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在中国倾销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解析:“洋帽洋衣洋式鞋”说明白服装的西化;“难过事”是无法“碧眼”,则是典型的崇洋心理的写照。

答案:C

2.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有关鸦片战斗后我国服饰变化的状况,正确的是()

A.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B.长袍马褂和中山装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旗袍是民国十年后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D.西方服饰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西服传入后,中国传统服饰,如长袍马褂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土洋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故A项错误;中山装不属于传统服装,故B项错误;20世纪20年月后,人们吸取西方服饰的特长,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使旗袍受到宽敞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C项正确;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D项错误。

答案:C

3.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

A.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B.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

C.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D.中西文化沟通频繁

解析:上海是依据《南京条约》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通商后成为多国的租界所在地,各国把本国的建筑风格带入上海,外滩的西洋式建筑充分反映了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产物。

答案:A

4.辛亥革命以后消灭的节日是()

解析:民国政府成立后,颁布法令,在全国接受公历纪年,并增加了元旦等新节日。

答案:A

5.秋瑾(1875—1907)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行养活自己呢?”据此材料推断,不精确的是()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解析: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革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沿海大城市变化较为明显,内陆宽敞农村变化很小,“明显转变”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断进展,给妇女供应了工作机会,有利于女权思想兴起,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行养活自己”可知,妇女有了经济基础有利于维护自身幸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妇女思想的转变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1993年,号称“中国第一票”“其次货币”的粮票最终完成其长达38年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粮票是中国长期实行打算经济的产物

B.取消粮票是建立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的

C.粮票的长期实行充分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D.粮票的取消意味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力量。依据题干中“38年”可知普遍实行粮票是在1955年,A项符合这一史实。B、D两项是取消粮票的缘由和意义。C项错在“充分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上,由于实行粮票正是由于物资不充分,需凭票供应。

答案:C

7.2013年3月18日上午,安徽首个省级“菜篮子工程”——合肥徽商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对外开门营业。从20世纪80年月开头,政府提倡发动“菜篮子工程”,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农村蔬菜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

D.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学问迁移力量。20世纪80年月,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政府乐观提倡发动“菜篮子工程”。

答案:C

8.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月的中国,有的人看时间,先向外伸胳膊露出手表,然后翻手腕,最终才是看手表指针,形成经典的看表三部曲;现在看时间,只需低头看一下手表即可,再没了经典三部曲。这反映出新时期()

A.人们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B.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

C.人们的虚荣心较以前削减

D.手表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材料“在20世纪70年月的中国”“看表三部曲”表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手表不是寻常的物品;而到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表已经普及了,故不会再消灭“看表三部曲”,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