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03 古今中外的科技成就(测试)(解析版).docx

专题03 古今中外的科技成就(测试)(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

PAGE20/NUMPAGES20

专题03古今中外科技成就

(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跨学科:结合语文知识)1.《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可知“金”可泛指所有金属,这段话中特指铜锡合金,即青铜,意思是用青铜冶炼不同种类的器物有六种配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的铸造工艺,B项正确;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信息反映的是“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排除A项;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信息反映的是“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排除C项;铁农具,是指用铁制作的农具,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信息反映的是“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排除D项。故选B项。

(唯物史观)2.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灿烂鼎盛时期。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②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是——钢铁铸造法

③四羊方尊是商朝时期的精美青铜器的代表之一

④青铜器主要运用在战争中,是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bei)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可知①③说法正确;D项正确;②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是“泥范铸造法”,而不是钢铁铸造法,④青铜器主要运用在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可知②④说法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引水岷江放眼中,修堤作堰夺天工。离堆锁峡枢机握,鱼嘴分流陌路通。”这首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B

【解析】略

(时空观念)4.2015年10月5日,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那么在中国古代,提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医圣是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A项正确;华佗发明麻沸散、五禽戏,排除B项;扁鹊是春秋战国之时的名医,他总结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排除C项;李时珍是明朝的医药学家,写了《本草纲目》一书,排除D项。故选A项。

(史料实证)5.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答案】C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而非发明,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蔡伦改进的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历史解释)6.西汉时期,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但是到了东汉中期之后,竹木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这是因为(?)

A.甲骨文的出现 B.统一了文字

C.造纸术的改进 D.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公文网络,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

文档评论(0)

嘻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