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课件.pptx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橙本P105第1问

材料一: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根本改变了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相互争夺,

……由于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由于落后的封建经济而产生的四分五裂的状态,新中国的法律和政令普遍实施于全国各地区。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导读·要点总结】

1.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标志?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于?

2.我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期又开展了什么建设?

3.我国实施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域?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间及标志?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有哪些?

对这一过程的的认识?;工业化建设;二、时空观念;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它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宣言》;考点1.1:了解“一五计划”;(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国家主席;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对比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材料:要大规模工业化,就要求商品粮和各种工业原料的生产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而小农经济、个体农业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同时,国家需要集中有限资源、资金和技术力量有计划地开展重点建设,而私人资本主义则要求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这也是一对矛盾。这样,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就不可避免地提了出来。

——《大业奠基》;考点2: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即时训练】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主人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开始建立起来;【拓展提升】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考点3.1: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1956-1976年);考点3.2: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①应该把工作中心放到经济建设上;

②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改善人民生活。;考点3.3:了解这一时期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五计划期间

(1953-1957年);1967年6月

第一颗氢弹爆炸;材料一

我国粮食产量(万吨)和人均粮食量(公斤)变化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1)观察材料一,从1949年到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材料二社员齐心协力,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他们纷纷要求入社。……1954年秋,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入社。

——《中国历史》

材料三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需要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