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五部分热点押猜热点二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学案含解析.doc

202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五部分热点押猜热点二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学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热点二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

热点提示

备考关注

1.考查内容: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边疆地区开发、游牧民族大迁徙、中国近代省际人口流淌与华工出海,改革开放前后人口流淌,古希腊海外殖民扩张、近代殖民扩张与掠夺、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流淌、难民救助,移民社会多元化等内容。

2.考查特点: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非选择题也有肯定涉及。在考查方式上,多用新材料、新情境命题,纵横联系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形式、移民与多文化相遇,人口迁移与文化交融和认同

1.针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要求学生在把握人口迁移基本史实的状况下,联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化等。而针对世界古代史上的人口迁移,需要学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了解游牧民族迁移带来的变化,此外在备考中要留意中外之间的联系。

2.中国与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要求学生理解西方殖民扩张下人口的跨地区分布以及文化融合。此外,在备考时留意中国近现代人口迁移与近代殖民扩张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联系,此外需要关注中国古今城市化与人口流淌的基本史实,并进行分析比较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进展,并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制造了地域文化。古代游牧民族大迁徙对欧亚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转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峻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人口迁移带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重构,新的族群构成了新的文化认同。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现代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新课题。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

1.秦汉时期:强制性人口迁移与少数民族内迁。

(1)人口分布:先秦至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为人口聚拢中心。东汉时期,南方人口有较大增长,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2)史实及目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198年,高祖“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等目的在于充实关中,加强中心集权,掌握割据势力;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154年,汉桓帝“减天下死罪一等,徙边戍”等募民徙边目的在于促进边疆地区开发、防止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侵扰内地。

(3)少数民族内迁:将降汉匈奴安置在边疆地区,促进了文化沟通、民族交融;武帝建元三年,“东粤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与众处江、淮之间”,与当地人民相交融,促进了南方农业的进展。

2.魏晋至两宋时期:自然性人口迁移与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区域经济进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经济重心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进展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2)唐宋时期商品经济进展,对外贸易兴盛,消灭华人外流、外族内流等现象,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

3.明清时期:区域贸易、长途贩运兴盛增加了人口省际之间的流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组织了对台湾的大移民,湖广填四川。

【拓展延长】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1)含义:户籍制度指中国封建社会对全国人口进行治理,并据此征调赋税、劳役和征集兵员以及区分职业和等级的重要制度。

(2)进展历程: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西周时期,至秦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呈现了我国户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户籍制度的发达。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事业是农业,绝大多数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以历代的户籍治理又与土地赋役有着亲热的联系。西汉初年开头按人口征调赋役“算赋”,唐代的税制从租庸调改为两税,明代的户口黄册又名赋役黄册,在每户名下将人丁、事产并列,每户都要注明有无或占有土地多少、好坏,交税等级、数量等。清代基本上沿袭明制。这些都说明户籍治理和赋役治理已经基本上合而为一了。

(3)特征:地域性,政府限制其流淌;等级性,如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世袭性,严格的户籍治理不仅体现对人口生存地域的掌握上,而且体现在对人口等级、职业的掌握上,如军户、匠户和杂户就具有格外突出的世袭性;治安职能,户口的治理也对人口活动行为进行制约,它对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如保甲制,赐予了户籍治理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功能。

二、世界古代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

1.游牧民族大迁徙:

(1)概况:游牧部落大迁徙转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版图,如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统一印度北部。在欧洲,部分日耳曼人以雇佣兵身份移居罗马帝国。

(2)影响:转变了亚欧大陆政治地图,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促进了文化沟通与融合。

2.农耕民族迁徙:

概况: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广泛殖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去意大利建立行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78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