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1.docx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1.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7学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需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A项正确;制备人工种子,需要用完整的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项错误;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项错误;PEG是促细胞融合剂,但是植物细胞不能直接融合,植物细胞需要先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融合,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植物细胞融合的区别,表现在诱导因素和融合过程的区别;同时理解制备人工种子的过程,理解原生质体的应用范畴;对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要重视;弄清楚核移植的过程。

2.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稀猫科动物,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让家猫代孕而繁育,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甲、乙分别是指精子获能、胚胎分割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培养液

D.步骤甲使用的培养液和早期胚胎培养液成分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步骤甲为受精作用,步骤乙为胚胎移植,其中诱导超数排卵用的是促性腺激素,受精过程使用的培养液是获能溶液或专用受精溶液,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成分,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血清等。

【详解】A、步骤甲、乙分别指受精作用、胚胎移植,A错误;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B正确;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自受精卵,C错误;

D、受精过程使用的培养液是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与早期胚胎培养液有区别,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是对胚胎工程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管动物培养的过程、超数排卵的激素作用特点和早期胚胎培养的营养物质来源以及几种不同培养液的成分:动物细胞培养液、植物组织培养基成分、体外受精培养液、早期胚胎培养液。

3.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说明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A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或供肥能力,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故选C。

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能作到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故选D。

5.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B、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AB错误。

C、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正确;

D、开垦湿地,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D错误。

故选C。

【点睛】

6.“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60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