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非特异性外阴炎中医辨证论治*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湿毒蕴结证候特点:外阴部肿胀,疼痛,甚则渗流脓水,行走困难,带下量多,色黄秽臭,舌质红,苔黄糙,脉数。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非特异性外阴炎中医辨证论治*阴虚血燥证候特点:阴部皮肤粗糙、增厚,痒痛不适,伴见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双目干涩,口咽干燥,舌红少苦,脉细数无力。治法:滋阴养血润燥。方药:四物汤合杞菊地黄汤加减。中医外治疗法*中药熏洗五味消毒饮金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天葵子20g。塌痒汤鹤虱15g,苦参30g,威灵仙15g,当归尾15g,蛇床子30g,狼毒10g。临洗时加猪胆汁1~2枚。蛇床子散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各10~15g。非特异性外阴炎中医外治疗法*中药外涂用于外阴皮肤破损者。黄连素软膏珍珠散珍珠、青黛、雄黄各3g,黄柏9g,儿茶6g,冰片0.03g。共研细末外涂用。冰硼散熟硼砂、冰片、玄明粉、珠砂。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定义: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炎症称之。01部位: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l/3深部,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02中医属“阴疮”范畴。03前庭大腺炎病因和发病机理*01病原体: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肠球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02急性炎症发作时,病原体首先侵犯腺管,腺管呈急性化脓性炎症,腺管开口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脓液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概述掌握带下病的定义及概说了解女性生殖器官的正常防御功能。了解正常阴道菌群。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大小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及尿道口盆底肌肉使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口闭合宫颈内口紧闭及粘液栓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及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以及输卵管蠕动阴道有自净作用*需氧菌、厌氧菌及其它菌群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环境——雌激素、乳杆菌及阴道内PH起重要作用阴道生态系统/阴道的自净作用正常的阴道菌群*需氧菌与厌氧菌寄居于阴道内,形成正常阴道菌群。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乳杆菌、加德纳尔菌和大肠杆菌厌氧菌支原体及念珠菌正常阴道中乳酸杆菌占优势,在维持阴道正常菌群中起关键作用。正常阴道环境是酸性还是微碱性?阴道生态系统及阴道的自净作用*打破AFBDEC生态平衡雌激素阴道酸性环境(PH≤4.5),抑制病原体乳杆菌分解为乳酸并分泌H2O2等上皮增生,富含糖原内外因素常见病原体外阴阴道的易感染因素*细菌2.原虫3.真菌病毒5.其他前与尿道毗邻,后与肛门邻近是性交、分娩及各种宫腔操作的必经之路当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激素发生变化或各种原因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外来菌群:病原体的来源*淋菌、沙眼衣原体、结核杆菌、绿脓杆菌01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正常阴道菌群)02需氧菌:阴道杆菌、棒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03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球菌04支原体、做假丝酵母菌05值得注意的是生殖道病毒感染及性传播疾病近年呈上升趋势。06女性骨盆正中矢状图*宫颈炎症01外阴及02阴道炎症03盆腔04炎症05外阴及阴道炎症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包括*01非特异性外阴炎02前庭大腺炎03前庭大腺囊肿04滴虫性阴道炎05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06细菌性阴道病07老年性阴道炎08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包括*急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01盆腔炎症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结核02宫颈炎症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与带下病*根据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特点以白带改变为多见,故多属于中医学“带下病”的范畴。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带下——分生理带下与病理带下。定义*生理带下——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病理带下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泛指妇产科疾病。狭义即带下病——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临床上白带、黄带、赤白带多见。先后天之精是带下产生的物质基础,任脉通调,带脉开阖固泄是带下正常生理形成的必要条件。带下主要是肾、脾二脏及任、带二脉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正常功能失调,则生理带下也会出现失调而发生带下病证。带下病病因病机*《傅青主女科》指出病因:“带下俱以湿邪为患”。主要病机:任脉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