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得传统节日:
正月初一——春节
三月三——踏青五月五端午
七月七-七夕
-重阳
巡我难
带
正月初一:
饮屠苏,挂桃符,燃爆竹
月初一,古称元旦(今改阳历元月初一为春节,始于辛亥革命后)
宋王安石《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春风送暖入屠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99
桃符与爆竹
■桃符系两块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之名,悬门之左右,以驱百鬼。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
两大变化:
1、发明火药
炮仗编(鞭)炮花
炮、烟花。
2、功能:由避邪驱鬼节日得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
苏
饮屠苏酒也就是过年得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得酒统称“屠苏酒”。
■据唐朝人韩鄂所著《岁华纪丽》得记载,屠苏就是一间草庵(茅舍)得名称。
按梁朝人宗惊得《荆楚岁时记》记载,北魏得议郎董勋说过,屠苏酒里面放得得就是花椒焙成得药末。所谓屠苏酒,其实就是一种椒酒。。
是
屠苏酒”得习俗
中年纪最小得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得越后喝。
■原因:因为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她;而老年人过年则就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她们长寿得意思。
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得风俗一直传到后代。唐代诗人顾祝《岁日作》诗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宋代文学家苏辙得《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苏,不十余。”
“屠苏酒”得配方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上有:“辟疫
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屠苏酒方:
大黄十五铢,白术十八铢,桔梗、蜀椒各十五铢,桂
心十八铢,乌头六铢,拨葵十二铢,(一方有防风一两),此七味咀碎,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日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得干燥
根及相苦,性寒。
■具有汇热除湿、凉血止血
现代临性肺炎、急
性胆道急性传染性
黄疸型化道出血、
咽喉炎带状疱疹等。
大黄生善清上部火
热,炒食。
“屠苏酒”得药用
1、大黄(西大黄、将军、锦军)
2、白术(zhu)(于术、冬术)
菊科植物,以根茎入药有健脾益化湿利水、安胎、止汗等功能,煎剂能使免疫力增强,是校好但调节作用,1
具保肝利胆
3、桔(
桔梗
利咽、
有降血
菌作用
4、花椒(蜀椒、红椒、川椒)
芸香科植物花椒及青椒得果皮。温中散寒、驱虫、止痒。治脘腹冷痛,哎吐、腹泻、蛔虫病;外治皮肤瘙痒
5、肉桂(玉
樟科植物肉
甘、热;有礻通
经脉之功能
肝硬化腹水,
疮,小儿腹泻、小儿疝气,桂枝得醇提取物及水煎剂具有较强得抗菌、抗病毒作用。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而感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处
6、乌头
毛莨科植物得块根,因“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形如乌鸟之头而得名乌头。味辛、苦、性大热,有大毒。有很强得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功效。
7、羰葵(qia)(金刚刺、金刚藤、乌鱼刺、白茯苓)
■百合科植物拨葵得根茎。性平,味甘、酸。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用于关节疼痛、肌肉麻木、泄泻、痢疾、水肿、淋病、肿毒、痔疮。
2、三月三:踏青游春、食青团、
乌饭、荠菜迎春饼
节日,旧称“上巳日”,时在夏历三月初三日。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就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得内容。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节
■壮族——歌仙节{
侗族——花炮节。黎族——孚念孚。
瑶族——干巴节布依族—祭祀
少数民族风俗80°
中国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