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认为牙龈萎缩(又称“龈萎”)多与肾、胃、气血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中医经典理论中,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经循行于牙龈,故牙龈问题常与肾虚、胃火或气血不足有关。以下是中医视角下的分析及三个经典案例的模拟还原:
一、中医对牙龈萎缩的基本认识
1.肾精亏虚
《黄帝内经》提到:“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不足时,骨髓失养,牙龈萎缩伴随牙齿松动、腰膝酸软等症状。
2.胃火上炎
过食辛辣肥甘或情绪郁结,导致胃火炽盛,循经上攻牙龈,灼伤龈肉,表现为牙龈红肿、萎缩、口臭等。
3.气血两虚
《景岳全书》指出:“气血不足,则龈肉失养。”长期体弱、脾胃虚弱者,气血生化不足,牙龈失去濡养而萎缩。
二、经典案例
案例一:肾精亏虚型牙龈萎缩
-**症状**:牙龈萎缩缓慢,牙齿松动,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经典分析**: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强调“肾虚则齿豁”,肾精不足无法滋养龈肉骨骼。
-**治则**:滋补肾精,固齿生龈。
-**方药**: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加骨碎补、牛膝。
案例二:胃火上炎型牙龈萎缩
-**症状**:牙龈红肿疼痛后萎缩,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经典分析**:金元四大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胃火灼龈”,过食辛辣致胃火炽盛,龈肉受灼而萎。
-**治则**:清胃泻火,凉血养阴。
-**方药**: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等)合玉女煎加减。中成药黄连上清丸效果也很好。
案例三:气血不足型牙龈萎缩
-**症状**:牙龈萎缩色淡,牙齿松动无力,面色苍白,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经典分析**:清代《医宗金鉴》指出:“气血衰则龈肉缩。”脾胃虚弱致气血不充,龈肉失养。
-**治则**: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八珍汤(人参、白术、当归等)加阿胶、黄芪。
---
三、日常调护建议
1.**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多食黑芝麻、山药、枸杞等补肾之品。
2.**口腔习惯**:用旱莲草、骨碎补煎汤漱口,固齿护龈。
3.**养生**:节制房事(防肾精耗损),适当艾灸足三里、肾俞穴。
---
总结
中医治疗牙龈萎缩强调“辨证求因”,通过补肾、清胃、补气血等法恢复脏腑平衡。现代临床中,常结合牙周局部治疗(如中药含漱,固齿散牙粉刷牙)与全身调理,效果显著。若症状持续,建议及时就诊,避免延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