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精品课堂讲义 03 文言文梳理 3、说理哲思类(8篇).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精品课堂讲义 03 文言文梳理 3、说理哲思类(8篇).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停止今义:已经(跟“未”相对)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2122232425262728理解探究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教材课后题】答:“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2122232425262728②名词作动词:人恒过(犯错误)③动词作状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21222324252627282.通假字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横”,梗塞、不顺)③曾益其所不能(同“增”)21222324252627283.古今异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2122232425262728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说明;告知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兴起,指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2122232425262728理解探究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教材课后题】答:“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21222324252627282.现代社会有无必要提倡“生于忧患”?谈谈你的看法。答:示例:(我认为)要大力提倡“生于忧患”。因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个人和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另外,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谁的一生会一帆风顺,现代人也需要在磨砺中增长经验和才干,增强忧患意识,不能在安逸中走向堕落衰亡。2122232425262728第26篇虽有嘉肴《礼记·学记》(2019年与课外文言文以对比形式考查)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波浪线标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①也;虽有至道②,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④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⑤也。《兑命》曰“学学半⑥”,其此之谓乎!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122232425262728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波浪线标识)【重点注释】①旨:味美。②至道:最好的道理。③困:困惑。④自反:自我反思。⑤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⑥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2122232425262728作品主旨本文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得出了“教学相长”的结论。2122232425262728字词梳理1.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不知其善也(好处)2.通假字学学半(同“敩”,教导)21222324252627283.古今异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2122232425262728然后能自强也古义:自我勉励今义:自己努力向上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2122232425262728理解探究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教材课后题】答: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2122232425262728第27篇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波浪线标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