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24页
XX中小学
落实“双减”政策及加强“五项管理”
实施方案
TOC\o1-2\h\u3744一、指导思想 3
3586二、基本原则 4
28222三、工作目标 4
270四、组织保障与责任分工 6
8950五、具体实施 7
10095(一)作业管理 7
1801、作业设计与统筹规划 7
182492、作业反馈与家校沟通 9
10510(二)睡眠管理与作息调整 9
74561、作息时间科学制定 9
17902、睡眠健康教育与宣传 10
153(三)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管理 11
45681、严格入校管理规定 11
145522、科学引导与教育措施 12
29901(四)课外读物管理与书香校园建设 13
108801、读物推荐与审核机制 13
59842、书香校园建设 13
1737(五)体质健康管理与体育活动 14
139841、体育课程与课间活动 14
31602、体质检测与健康教育 15
32042六、长效机制建设与评估考核 16
12213(一)制度化建设 16
14398(二)动态监控与信息化平台建设 17
28821(三)多方协同推进 17
31337(四)定期评估与总结 18
2644七、实施步骤 18
23542(一)任务分解 19
16312(二)试行阶段与全面推广 19
32111(三)定期检查与阶段总结 19
3177八、实施效果与持续改进 19
17240(一)实施效果总结 19
15975(二)持续改进与反馈机制 21
19288九、实施案例与实践探索 21
20765(一)作业管理实践案例 21
13311、班级作业设计与管理 22
305142、跨学科综合作业探索 22
6943(二)睡眠管理实践案例 22
49981、作息时间调整与家校联动 22
184272、健康睡眠宣传与教育活动 23
13071(三)手机管理实践案例 23
297391、严格保管与紧急联络 23
58262、专题讲座与引导活动 23
30312(四)读物管理实践案例 23
219271、推荐目录与公开评议 23
82、书香校园建设与家校共读 24
8316(五)体质健康管理实践案例 24
144721、体育课程与课外活动 24
152622.体质检测与健康改善 24
27229十、持续推进 24
10512(一)深化管理内容与方法 25
29527(二)优化校家社联动机制 25
3026(三)完善督查评估与激励机制 25
32030(四)持续推进与长效运行 26
五项管理制度汇编
共
26
页
2025年4月
XX中小学
落实“双减”政策及加强“五项管理”
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双减”工作的总体部署,落实上级各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体质健康”管理的有关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我校结合办学实际,制定本综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校、家、社三方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同时调动家长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3.坚持科学规划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注重过程监控和动态反馈,依托信息化手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4.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政策,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五项管理”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分层分类、针对性强的管理要求,确保各项措施既有普遍性,又具个性化特点。
2校家社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作机制,形成共建共享、资源互补的协同工作格局,实现信息互通、问题共解。
3.精细落实、动态监管: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将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常态化运作,定期开展督查、评估和反馈,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
4.注重实践、反馈改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重经验总结和典型推广,听取师生、家长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三、工作目标
1.作业管理目标: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丰富作业形式,确保低年级取消书面家庭作业,高年级每日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帮助学生在校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减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