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语文语感培养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语文语感培养

2020-12-23

浅谈语文语感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

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

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

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

心,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

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体现出一个人语文

素养的高低。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从以下几点来培养

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诵读这

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

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

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使人在反复诵

读之中潜心涵泳,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

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奥妙之处,化作者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

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

形成灵敏的语感。

面对一篇课文,不要急于去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而应要求学生

多读几遍课文,这可以放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一方面可

以培养普通话,提高阅读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使眼、口、耳、脑多种

器官并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动用的器官越多,效果就越

好。所谓“文选烂,秀才半”“书读万遍,其义自见”,说的都是诵

读的效果。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在《文字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鉴赏文学作品“必

须驱遣我们的想像,”“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从文字领会作者所

描绘的意境,“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接近作

者的旨趣”,否则“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语文教材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记叙文,写人、记事、状物、写景,

无不具有生动而具体的形象,这些形象构成了文章真切可感的情境。

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言语作品所展现的意象,激发学生自身的

形象感,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中描写情境,在如闻其声、如见其

形、如临其境中,获得对课文固有的特征的鲜明知觉和强烈感受,从

而使语感得到提升。如讲《范进中举》一文时,让学生在头脑中再造

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范进借钱应试的窘迫,胡屠户狗血喷头的臭骂,

范进中举疯走上集的情境,胡屠户借酒壮胆的尴尬……通过想象所再造

的一系列形象在脑子里“活”了起来,学生对这些文字的感受能力也

不自然提高了。在教学朱自清散文《春》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

象,感受桃花梨花的鲜艳,小鸟虫蜂的音韵,空气的芬芳,泥土的清

新。也可以带学生亲身融入大自然的春色之中,然后与课文进行比较,

把单调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这

样才能真切感受语言,才容易形成语感。

三、在咬文嚼字中培养语感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者的思路与感情只有

借助语言的媒介才能表达出来。所以作者写作时十分注重锤炼语言。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其推敲字句的艰苦可想而知。

这种字斟句酌地锤炼,反复推敲,就是所说的咬文嚼字。通过咬文嚼

字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提高他们准确的表达能力。

课文是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教材,对于课文中一些关键的字词、

优美的句子,应该咬文嚼字,体会其中滋味。诸葛亮《出师表》中多

次使用“宜”与“不宜”这对语气不太客气的`反义词,如“诚宜开张

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

等等,似乎与臣子对皇帝说话的语言不符。但是只要了解刘备临终前

对儿子刘禅说的话:“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我们便能发现诸

葛亮正是以父辈的真诚在谆谆告诫刘后主,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他“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忠”的意识渗透全文。如《我的老师》

第3段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用“狡猾”写

孩子的目光,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出:“狡猾”一词不仅毫

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

乖巧的词义。

四、在语言积累和运用中培养语感

只有充足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才有说和写的语言仓库。指导学生

驰骋书林文苑,要做有心人。精粹诗文勤搜集,报章时文广涉猎,工

文档评论(0)

wangzexin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