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启发诱导的教育哲学思想——《学记》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pdf

启发诱导的教育哲学思想——《学记》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启发诱导的教育哲学思想——《学记》对

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李晓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2017年第12期

摘要:启发诱导思想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后来经过继承与发展成为了教学的一项指导

原则,也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中小学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启发诱导的

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书。这

种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引导的过程。

关键词:启发诱导;孔子思想;《学记》

一、启发诱导思想的首创者———孔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提倡启发式教

学,至少要比古希腊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早半个世纪。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

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①”集中体现出了孔子的启发式

教育思想。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教导学生时,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

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方面,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

方面,便不再教导他了。这是启发诱导思想的起源,其中包含着许多闪光点。

不同于注入式的教学,孔子提倡的是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都有

体现。孔子当时教学活动具有“学生问,教师答”的特征,老师主要是答疑解难。孔子的弟子

曾向老师提过许多问题,涉及面很广。例如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

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②这种问

答式的教学通过问答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愿地探求

知识,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问具有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

获得知识、学会方法的作用。

二、启发诱导思想的汇总与发展———《学记》

《学记》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它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儒

家思孟学派对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总结。启发诱导思想在《学记》中被称为“喻”,这一思

想贯穿《学记》的全文。《学记》要求教师可以做到“喻”,其中包括“善喻”、“博喻”及

“罕譬而喻”,《学记》中认为教师的基本素养就是能够“喻”,即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老师。“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

后能为君”③可见启发诱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

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是《学记》中的启发诱导思想集中体现。优秀的教师是

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

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激励学生不推着学生走,

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安逸;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

习安逸,学生又能独立思考,就是善于诱导的结果。

三、二者之间的传承与发展

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集中体现于著作《论语》中,是弟子对他话语的汇集与整理成书于春

秋时期,其中既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又包含了他的弟子们的言论。相比较之下,《学记》成书于

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学生乐正克。从年代和作者考证,这一思想都是儒家提

出的教学原则,既具有一脉相承之处又有新发展。《学记》中“喻”的思想是对孔子“不愤不

启,不徘不发”思想继承发展。《学记》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启迪学生,引导学生自主

得出结论,与孔子所倡导的问答引导理念具有一致性。

孔子和《学记》之间,还有一个对启发诱导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作用的人物孟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孟子说过“育如时雨化之者”“引而不发,跃如

也”④。用两个比喻,阐释了教育怎样启发引导。在教育实践上,孟子政治论辩中充分运用了

启发诱导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并在政治层面进行了实践。

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相关教学实践也不过是在《论语》中所记录

的与学生的问答,缺乏相关的具体实践和操作。《学记》进一步阐述了启发诱导的具体做法,

它既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具有较高的实践性,比孔子的理论更加易于操作和进行实际指导。

四、启发诱导思想的哲学启示

中国古代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对我

文档评论(0)

火龙果的春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