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第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第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何谓透视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dicere”,意为“透而视之”。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立一块透明玻璃的平面上,即可得到物体的透视图形,使二维空间纸上呈现出三维立体空间。由此可得出透视的含义: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确定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如图3-1所示德国画家丢勒木版画作品《画家画卧妇》,所展现的就是运用透视绘画对象时的观察方法。图3-1画家画卧妇[德]丢勒第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透视的基本规律

1.近大远小

相同大小、长短、高低的物体,距离观察者近的大、长、高;距离观察者远的小、短、低。确定物体近大远小是以物体离开画面的距离为标准的。

2.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我们在写生中经常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清晰,离我们远的物体就要模糊一些,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就是近距离的物体进入视网膜的图像大,受刺激的细胞多,所以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清晰,反之,远处的则会模糊。同时近者清晰远者模糊受到大气,风、雪、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会产生近者清晰远者模糊的现象。

3.垂直大平行小

在素描中,同大的平面或等长的直线,若与视线接近垂直,看起来就较大;若与视线接近平行,看起来就较小。

三、透视学的发展

透视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绘画、雕塑、建筑和各种设计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第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西方,对透视的研究始发于希腊和罗马,公元前5世纪,雅典画家阿哥沙克斯运用透视原理绘制了具有透视关系的舞台布景画,但此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透视理论,仍处在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阶段。14世纪下半期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飞跃,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开端。在这个时期意大利许多画家都开始热心对透视学的研究,画家乔托用透视和明暗来表现对象,如图3-2所示,乔托的壁画《逃亡埃及》,运用了透视和明暗来表现人物和景物,使之产生层次距离感和体积感,层次分明,真实感加强。

1485年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卡写的《绘画透视学》,系统地阐明

图3-2逃亡埃及[意]乔托第5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了空间表达的规律,即用平面来做透视图的方法。16世纪达芬奇《画论》一书,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理论。并将透视分为三种:线透视(形体)、空气透视(色彩)、隐没透视(阴影)。,如图3-3所示,达芬奇1495年开始绘制的壁画《最图3-3最后的晚餐[意]达芬奇后的晚餐》,就是巧妙运用透视学中平行透视原理,将消失线都集中到耶稣的头部,而形成画面中心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1525年德国画家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把几何学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去,用版画的形式介绍艺术家运用透视画几种不同对象的观察方法,使透视学得到了理论上的发展。如图3-4所示。英国数学家泰勒第6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1715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较完整地确立了透视绘图法及其依据的原理。

在中国,透视学发展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战国时《荀子解蔽》篇中说“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千仞之木若箸,而求著者不上拆也,高蔽其长也”,已经认识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南朝·宋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写道:“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概括论述了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和在绘画中的运用半透明的薄绸做透视画面的方法。图3-4画家画曼陀林[德]丢勒第7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高远之色清明,山势突兀;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深远之色重晦,山势重叠;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之色有明有晦,山势冲融而缥缥渺渺。”,将山水画构图和透视归纳为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实际上就是仰视、俯视和平视的透视规律在山水画构图中的运用。由于中国画家历来以“文人”为主流,缺少科学研究的精神。所以中国画的透视学没有雨真正意义上的西方

文档评论(0)

lan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