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年级历史统编版).pptx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年级历史统编版).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年级:高一年级学科:历史(统编版)主讲人:学校: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

1政权更迭3民族交融2区域开发

一、政权更迭(一)三国鼎立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二)短暂的西晋一、政权更迭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公元291—306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公元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三)东晋与十六国时期东晋十六国形势图西晋疆域图一、政权更迭图片1来出自网络,图片2出自教材第31页

(四)南北朝时期一、政权更迭图片1、2出自网络

(四)南北朝时期一、政权更迭图片1出自教材第31页,图片2出自网络

一、政权更迭问题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政治特征?

一、政权更迭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图片出自教材第29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乾坤众生》问题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有哪些特点呢?这场民族大迁徙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一、政权更迭

二、区域开发(刘宋时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泛指钱塘江下游平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泛之陝西关中地区)之间,不能比也。荆城(泛指长江中游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泛指长江下游地区)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问题三:刘宋时期的江南地区有了哪些新变化?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三:又是什么促使了这一变化的发生呢?二、区域开发

问题四:东晋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人口: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劳动力。社会:江南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政局稳定。地理: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政府:南方统治者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人民:人民的辛勤努力。二、区域开发

“南贫北富”的局面在东晋建国至陈亡(公元317-589年)将近三百年内逐渐转变。——摘编自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二、区域开发

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二、区域开发

三、民族交融(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历程图片来源于网络诸葛亮七擒孟获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历程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郭钦《徙戎疏》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房玄龄等《晋书》三、民族交融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历程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晋书》百姓穷窘,鬻子以充军制,犹不能赴,自经于道路死者相望,而求发无已——《晋书》三、民族交融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历程冯太后改革:472年整顿吏治;475年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赋税;484年颁布俸禄制;485年推行均田制;486年以三长制取代宗主都护制,采用租调制。孝文帝改革:493年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495年下令移风易俗,全盘汉化;496年改汉姓,并移植门阀制度,将新改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三、民族交融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历程孝文帝的汉化措施以律令形式肯定了民族融合,使游牧民族的鲜卑开始向封建农业生产靠拢,各民族有了共同的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文化生活,大大缓解了北方的民族矛盾,加速了民族融合。——郭怡文:《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及文化认同》三、民族交融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发展阶段三、民族交融三国—西晋:民族关系基本上和平发展。民族政策既有招抚也有征伐。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以武力征服中原,民族矛盾极端地突出起来,各族的交往也频繁起来,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为民族融合创造着条件。南北朝时期: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的发展,民族矛盾大大缓和。

(二)同化中融合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相处,文化交融。如匈奴人刘渊积极学习汉文化,尤其喜欢读经史;羯族人石勒的汉文化水平也不低;鲜卑慕

文档评论(0)

哄哄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