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江西省宁都中学的管老师。想必大家都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揭示了这么一个历史规律——即政治上错综混乱的时期与比较安定的时期交互更替。例如,在各国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缔造了中国早期统一国家的秦汉时期,随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分裂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继而又迎来了隋唐帝国绚烂的大一统时期。
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两晋南北朝,共同探究这个时期是如何分裂的?最终又是如何统一的?
【新课讲授】
政权更迭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中国社会陷入长期的政治分裂,军阀割据混战。这一时期,最终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政权: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之中谁的实力更强呢?很明显,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从疆域面积来看,魏国疆域和东吴面积差不多,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在北方中原地区,东汉十三州的大部分州都在曹魏的疆域内,且魏国的人口数量也是遥遥领先,总体来说,魏国国力较强。
(二)短暂的西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前有曹魏篡汉,后有司马篡魏。我们从时间上可以知道西晋的统治非常短暂,这又是为何呢?司马炎在统一三国之后,生活极度奢华,统治阶级的腐败与腐朽。他在建国后大肆分封同姓王,并赋予他们强大的军政权力意图巩固西晋政权。晋武帝死,继任者无能,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严重的政治斗争消耗国力,加上西晋在民族关系上处理失误,少数民族趁其内乱,最终西晋灭亡。
(三)东晋与十六国时期
自西晋以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在南方,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北方大部分士族的支持下重建晋朝,史称东晋。这个政权曾出现历史上最独特的奇观——士族与皇权共掌天下。在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其中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立,合称“十六国”。他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公元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四)南北朝时期
后来,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北朝则经历了北魏短暂的统一,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提问:老师绘制了一幅政权更迭示意图,让同学们去完善它。同学们绘制完了更迭示意图后,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很频繁。
对的,政权更迭、战事频发,它又会加速了人口的流动。我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可以找出哪些人口迁徙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会发现此时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由北向南流动,其中少数民族主要向关中地区迁徙,北方流民主要从黄河中下游向长江下游地区流动;
结合材料来看,从人口流动人员构成来看,此时处于双向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数量大,迁徙规模庞大。在军事冲突和政治斗争双重推动下,这场民族大迁徙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这一时期少数民族迁往黄河流域,他们在北方建立了各个政权,加强了民族交流,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迁至南方,他们在相对安稳的南方建立家园,为南方的区域开发作出了贡献。
区域开发
西汉初期的南方,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到了刘宋时,已是另一番景象,刘宋时期的江南地区有了哪些新变化?
我们从材料中可以知道,当时南方的土地大量开垦,粮食产量提高,手工行业有明显进步。
我们可以从北民南迁,江南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等方面分析。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例如政府给南迁的人免除徭役、赋税。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这些都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后来的隋唐大运河的兴修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南贫北富”的局面在逐渐转变,南北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民族交融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历程
东晋以后的南方开发促进了山区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融合。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采用采用“攻心为上”的战术,让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心悦诚服,采用较为“平等”的少数民族政策,团结南方的少数民族,稳定后方。
魏和西晋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他们把少数民族当做心腹大患,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残酷压迫,最终激起了少数民族的激烈反抗。
十六国时期,各个少数民族纷纷趁乱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各族的民族差异日渐缩小,但是也仍然存在民族隔阂,例如后赵的石虎对中原百姓大肆掠夺和征服,一些汉族百姓只能纷纷前往汉人张轨所建的前凉避难。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民族交融的突出阶段。前期冯太后改革的重心在制度创建,后期孝文帝实行的汉化改革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