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时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综合思维)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区域,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点及成因。(地理实践力)
知识点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差异
(1)地域差异的成因
①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②地域外部条件
(2)地域差异的产生
①同纬度地区
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③地域差异的体现
空间尺度
举例
全球尺度
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中等尺度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
小尺度
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
核心归纳自然地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1)相同的自然地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一定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地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下图为我国陆地自然地带分布状况。
1.[区域认知]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①为荒漠,②为草原,③为森林。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的差异。
2.[综合思维]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③为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⑤为热带季雨林、雨林。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差异。
气象学上规定,某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22℃,首日即为入秋日。一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图晒到网上,图中标注的数据为各地入秋时间。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从南向北演进B.从北向南演进
C.从东南向西北演进D.从东向西演进
2.该驴友沿着路线②“追寻金秋”,途中能看到最壮观“金秋”的植被类型是()
A.甲地——亚寒带针叶林
B.乙地——落叶阔叶林
C.丙地——常绿阔叶林
D.丁地——热带季雨林
答案1.B2.B
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纬度较高,降温较早,入秋时间较早,南方地区纬度较低,降温较晚,入秋时间较晚,故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从北向南演进;我国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入秋较早,也会从西向东演进,B正确,A、C、D错误。第2题,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平原附近,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在秋季叶子有变黄的过程,故可看到“金秋”,B正确;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都不能体现出金秋植被的特点,A、C、D错误。
知识点二地方性分异规律
1.含义
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地方性分异表现及原因分析
(1)落叶林带内的针叶林和草甸
①表现: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灌木等,而在低洼的河谷,生长着草甸植被。
②原因:在高而陡的山坡上,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长的水分较少。而在低洼的河谷,周边汇水丰富,所以生长着草甸植被。
(2)草原上的碱斑
①表现:草原上的盐碱地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与周围草原明显不同,看上去如同镶嵌在草原上的斑块。
②原因:草原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到地势低洼的地方,由于蒸发强烈,钠、钾在土壤表层不断累积,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盐碱地。
拓展延伸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
地带性分布(理论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