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03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语文,是浪漫的文化载体。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为进一步感受语文的魅力,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主题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1分)学习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请参考下面关于“习”的资料卡片,完成填空。
“学习”的“习”,甲骨文写作“”,《说文解字》曰:“习,数飞也。从羽,从白,会意。”《礼记·月令》中“鹰乃学习”的“习”即用其本义:练习飞翔。“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中的“习”用其引申义:通晓,熟悉。
2.(2分)语文是什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有同学说:“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也有同学说:“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仿用同学们的句式,
你想说:【示例一】语文是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如痴如醉。【示例二】语文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示例三】语文是浩瀚无垠的大海,让人心胸激荡。
3.(2分)书法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同学们写了四幅书法作品来赞美语文的作用,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A.【甲】用行书写就,结构简省,挥洒自如。
B.【乙】用隶书写就,形体方正,一波三折。
C.【丙】的字体属于篆书,瘦劲挺拔,行笔圆转。
D.【丁】的字体属于楷书,蚕头雁尾,笔画平直。
答案C
[解析]A项,【甲】的书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简易流美、抒情写意,可判定为草书,因此赏析不正确;B项,【乙】的书体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雁尾,可判定为隶书,但并非“形体方正”,因此赏析不正确;D项,【丁】的书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规矩端正,可判定为楷书,但“蚕头雁尾”是隶书的特点,因此赏析不正确。
4.(1分)对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对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一副对联,请你仔细观察,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确定上下联。
上联:绿水长流财源广下联:青松迎客喜事多
5.(8分)语文是一场诗意的旅行,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畅游在语文课本里,可以想象木兰“万里赴戎机,①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一身戎装奔赴战场的英姿;可以学习王维“独坐幽篁里,②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把内心的淡定和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可以体会李白“③此夜曲中闻折柳,④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的思乡情怀;可以感受岑参“⑤马上相逢无纸笔,⑥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对家乡亲人“报喜不报忧”的孝心;可以领悟韩愈“⑦杨花榆荚无才思,⑧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哪怕年事已高,依然珍惜春光,乘时而进的豪情。
6.(3分)学习语文,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丰富资源。小楚同学在大街上拍下了以下三个店铺的名字,请你归纳一下它们共同的特点。(至少两点)
①体现个性。②含有寓意。③简洁明快。(每点1.5分,答出两点即可)
7.(3分)小颖梳理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的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殷红(yīn)B.嗥鸣(áo)
A项,“殷”应读作“yān”。(或B项,“嗥”应读作“háo”。)
(2)容易写错的词:A.俏壁B.尝射于家辅
A项,“俏”应写作“峭”。(或B项,“辅”应写作“圃”。)
(3)容易说错的话:
A.招牌是店家的脸面。招牌都出错,这可不应该!
B.社会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满的语文学习资源——街边的招牌广告、报摊的书籍报刊、屏幕里的影视节目、网络上的流行语言、贴在门口的对联……
A项,您家招牌上这个字错了,应该这样写。您看我说的对吗?(或B项,将“丰满”改为“丰富”。)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春夜闻笛①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谪迁江淮时。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③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8.(2分)诗歌描绘了(1)寒山(春夜)闻笛、(2)迁客流泪、南雁北飞三个画面。
9.(2分)为这首诗配画,有同学认为应该把“雁”作为主体,也有同学认为应该把“迁客”作为主体。请结合诗歌,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示例一】我觉得应该把“雁”作为画的主体。笛声将春天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场面何其壮观。同时这也是迁客的想象与情感的寄托,表达了迁客对自己不能如雁那样“北归”的悲凉和幽怨,以景传情,深沉含蓄。
【示例二】我觉得应该把“迁客”作为画的主体。因为本诗中闻笛的主人公是“迁客”,他由笛声想到南雁北飞,抒发自己有家不能归的漂泊与失意之苦,诗歌是围绕“迁客”的所见、所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青春之光》教学设计.docx
- 2025春统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03【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解答版).docx
- 2025春统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03【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docx
- 2025春统编八下语文期中测试卷03【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解答版).docx
- 2025春统编八下语文期中测试卷03【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docx
- 第8课《时间的脚印》配套教学设计.docx
- 七下语文第3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解答版).docx
- 七下语文第3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docx
- 七下语文期中学业质量评价03【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docx
- 《关雎》公开课(1)初中课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