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鉴赏《送魏万之京》赏析.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鉴赏《送魏万之京》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7分)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诗属于送别诗,紧扣送字,将叙事、写景、抒情相融。

B首联先写魏万的离去,后交代离去的时间,属于倒叙的手法。

C尾联诗人以长者的口吻劝勉友人,不要虚度光阴,情真意切。

D全诗对送别场景细致描绘,真实反映了复杂情感和社会现实

13.颔颈两联用词形象而富有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5分)

12D13颔联“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诗人通过“鸿雁”和“云山”两个意象,形象地表达了魏万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鸿雁的哀鸣声在愁绪中显得尤为刺耳,而云山的冷寂则使人在旅途中倍感凄凉。这两个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同情和理解。

颈联“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诗人通过对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树色的变化预示着寒气的临近,而捣衣声的增多则暗示了夜晚的临近和旅途的漫长。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同情。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词句注释】

魏万:又名颢。唐高宗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客中:即作客途中。

关城:指潼关。

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砧声:捣衣声。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作品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作品欣赏】

李颀,字号不详,祖籍赵郡,长期居住于颍阳。少时家本富有,后因结识富豪轻薄子弟而倾财破产。之后,隐居颍阳苦读10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不久后去官,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也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晚年过隐居生活。

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一生交游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李颀以长歌著名,五言、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盛名。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他的七言律诗也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送魏万之京》是李颀写的一首送别诗,主要是抒发别离之情。首联用倒叙法,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的环境;颔联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借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尾联叮嘱魏万,长安虽乐,不要沉溺其中虚掷光阴,要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诗中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切身之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七言律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

诗题中的魏万后改名为魏颢,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因仰慕李白之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李白对魏万非常赏识,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制成集。魏万虽然是李颀的晚辈,然而两人感情深切,可以说是“忘年之交”。李颀晚年隐居于颍阳,因而经常到洛阳,这首诗或是李颀在洛阳送别魏万去长安时所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忘年好友魏万的深厚情意,虽情调沉凉,却催人向上。

诗的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清晨听到魏万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句中的“游子”指魏万;“离歌”指离别的歌;“初渡河”是说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过黄河。

这二句,诗人先说魏万的走,然后点出了魏万在出发前一夜微霜初落的深秋萧瑟景象。这里,诗人用“初渡河”将霜作拟人处理,既写出了霜雾弥漫的动感,也给这萧瑟的气氛增加了一分寒意。同时暗现出诗人想到朋友也将要像这“微霜”一样渡河离去时的凄凉心情。

颔联二句:“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怀愁之时承受不了听到鸿雁鸣叫,云山本就冷寂,更何况不堪寂寞的过客。这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前句以雁声渲染别离之愁,后句上应首句的离别,设想友人途中之寂。

大雁秋天南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