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doc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跟踪检测(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代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铁犁、牛耕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排除B、D两项;A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项反映的是井田制,符合题意。

答案:C

2.“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

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

解析:本题考查了初税亩的影响。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故本题应选B项。A、D两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与题目中的信息“初税亩”不符,故排除;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故排除C项。

答案:B

3.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材料说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故选D项。

答案:D

4.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D.西汉实行盐铁官营

解析:商鞅变法最先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5.桑弘羊等人于公元前118年向汉武帝提出“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其主要意图是()

A.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B.确保国家的税收

C.抑制诸侯王国的势力

D.维护农民的利益

解析:解题时应首先从题意出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是对当时的盐铁富商大贾的限制,故A项正确;通过盐铁官营的确可以确保国家税收,这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故B项错误;盐铁官营限制的对象主要是盐铁大商人,故C项错误;材料与农民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6.“(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下列关于这段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明政府阻碍着手工业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材料所说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D.明朝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这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故B、C两项不是材料所能反映的问题;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的对比,故D项也不正确。

答案:A

7.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解析: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留广州一地对外贸易,从材料中“洋船”可以看出是对外贸易,故答案为D。

答案:D

8.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解析:“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故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材料二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6分)

(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判断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第(2)问,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即可。第(3)问,阅读材料得出该政策为闭关政策,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