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第三章例题
??一、例题概述
本章例题围绕基础工程中的各类关键知识点展开,涵盖了浅基础的设计计算、深基础的施工工艺及相关力学分析等内容。通过这些例题,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基础工程原理,并掌握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浅基础设计例题
(一)轴心受压基础设计
例题1:某单层工业厂房,柱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标准值$F_{k}=1200kN$,基础埋深$d=1.5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_{ak}=180kPa$,基础底面尺寸为$3m×2m$,基础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度$\gamma_{G}=24kN/m^{3}$,试确定基础高度及基础配筋。
解答:
1.确定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_{a}$
由于基础宽度$b=3m\lt6m$,埋深$d=1.5m\lt5m$,可不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
所以$f_{a}=f_{ak}=180kPa$。
2.计算基础底面尺寸
由$p_{k}=\frac{F_{k}+G_{k}}{A}\leqf_{a}$,其中$G_{k}=\gamma_{G}Ad$。
代入数据得:$p_{k}=\frac{1200+24×3×2×1.5}{3×2}=\frac{1200+216}{6}=236kPa\gtf_{a}=180kPa$,不满足要求。
重新调整基础底面尺寸,设基础底面边长增加到$b=3.5m$。
则$p_{k}=\frac{1200+24×3.5×2×1.5}{3.5×2}=\frac{1200+252}{7}=207.4kPa\ltf_{a}=180kPa$,满足要求。
3.计算基础高度
假设基础高度$h=500mm$,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40mm$。
基础有效高度$h_{0}=hc=50040=460mm$。
按轴心受压基础验算,取基底长边方向进行计算。
基础边缘最大压力$p_{kmax}=\frac{F_{k}+G_{k}}{A}(1+\frac{6e}{b})$,这里$e=0$。
基底净反力$p_{j}=\frac{F_{k}}{A}=\frac{1200}{3.5×2}=171.4kPa$。
按冲切破坏锥体计算,取冲切破坏锥体的上边长$a_{t}=3.52×0.46=2.58m$,下边长$a=3.5m$。
冲切力$F_{l}=p_{j}(AA_{l})$,其中$A_{l}=a_{t}×a_{t}$。
代入数据得$F_{l}=171.4×(3.5×22.58×2.58)=171.4×(76.6564)=59.5kN$。
冲切承载力$0.7\beta_{hp}f_{t}b_{m}h_{0}$,其中$\beta_{hp}=1$($h=500mm$),$b_{m}=\frac{a+a_{t}}{2}=\frac{3.5+2.58}{2}=3.04m$,$f_{t}=1.43N/mm^{2}$。
则$0.7\beta_{hp}f_{t}b_{m}h_{0}=0.7×1×1.43×3040×460=1392kN\gtF_{l}=59.5kN$,满足冲切要求。
所以基础高度$h=500mm$满足要求。
4.基础配筋计算
基础长边方向每米宽度范围内的弯矩$M_{I}=\frac{1}{12}p_{j}a^{2}(2\frac{a}{b})$,代入数据得:
$M_{I}=\frac{1}{12}×171.4×3.5^{2}×(2\frac{3.5}{3.5})=\frac{1}{12}×171.4×12.25=175.2kN\cdotm$。
基础短边方向每米宽度范围内的弯矩$M_{II}=\frac{1}{12}p_{j}b^{2}(2\frac{b}{a})$,代入数据得:
$M_{II}=\frac{1}{12}×171.4×2^{2}×(2\frac{2}{3.5})=\frac{1}{12}×171.4×4×\frac{5}{3.5}=100.8kN\cdotm$。
按受弯构件计算配筋,采用HRB400钢筋,$f_{y}=360N/mm^{2}$。
基础长边方向配筋$A_{sI}=\frac{M_{I}}{0.9h_{0}f_{y}}=\frac{175.2×10^{6}}{0.9×460×360}=1100mm^{2}$,选用$12@100$($A_{s}=1131mm^{2}$)。
基础短边方向配筋$A_{sII}=\frac{M_{II}}{0.9h_{0}f_{y}}=\frac{100.8×10^{6}}{0.9×460×360}=637mm^{2}$,选用$10@100$($A_{s}=785mm^{2}$)。
(二)偏心受压基础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