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10篇) .pdf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10篇) .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10篇)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篇1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给心灵一米阳光,用阳光照

亮彭中》。

2000年,团中央、全国学联向全国大、中学生发出倡议,把

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

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

纳自己。发起者解释说: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5.25活

动的主题是:“我爱我,给心灵一米阳光;我爱我,用阳光照亮

世界”。通过心理活动月,我们希望能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一、能正确理解健康的标准

健康是指人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要有心理健康。关于心理

健康,目前相对权威的标准有10条,具体内容是:

①有相对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③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④有充分的适应能力,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动地适应并

改善现实环境;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第1页共21页

⑥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适度的情绪表达,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⑨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

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⑩具有较强的意志和品质,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当然,要完全符合这10条,似乎也不容易。因为我们每个人

的经历不同,如重大的生活事件,成长的家庭环境也不一样,心

理健康也受一些性格特征的影响。而且,因为偶尔也还有任性的

时候,毕竟,我们还很年轻。

这10条中,有偶尔不符合的,也正常,但是不能一直不符合,

例如第9条,“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这

一条看似道德纪律要求,其实反映的是人的社会化问题。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生活在人群中。刚生下来

的小婴儿,就只是一个自然人,只知道吃喝拉撒。几个月后,开

始和人互动,会笑了,渐渐的,也会迎合大人的需要,所以,人的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真正完成社会化的人,会主

动的把社会规则、人际关系等标准融入到自身生活。

关于这一条,可以通俗的表述为:“自己舒服,也没有让别

第2页共21页

人不舒服。”也就是合自己的心意,并且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即:心中有自己,心中还一定要有他人。

二、有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遭遇心理问题,一个人说自己不会有心理

问题,那是在回避或忽视问题。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出现心理问

题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感冒的时候。人的心理会

出现心理烦恼(困惑)、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几种相

对而言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中,心理烦恼(或困惑)是暂时的,随外界刺激或压力消失

而恢复健康;心理问题持续时间长,但是也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心理障碍则需要专业帮助,但是会影响社会功能,损害可能不可

逆;而心理疾病则是心理过程的障碍,是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

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在积极

的干预下有治疗效果,但损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长期治疗

和社会监护,例如精神病。所以,不要一听说心理问题,就是精

神问题或神经问题,其实心理问题和感冒等身体问题类似。

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冒,但是不能让自己感冒持续太久。如果

拿身体状况和人的上述几种心理状态做比较,有点类似于小感冒、

咳嗽发热的重感冒、重感冒引发的肺炎等等。出现小感冒,要积

极面对,多喝水,多休息,主动解决问题,否则,会出现重感冒,

第3页共21页

重感冒的症状如咳嗽,持续时间太长,肺部受损,可能出现肺炎,

这就是相对麻烦的身体疾病了。

所以,有心理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请记

住一句话:求助是强者的行为。既然如此,当我们看到有同学去

学校心理咨询室做咨询,也不要大惊小怪,应表示充分的理解。

自己感到有些困惑,感觉摆脱不了,也一样可以找学校心理老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