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童年》读后感14篇.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童年》读后感14篇

《童年》读后感14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

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读后感篇1

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一本本好书让我领略

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前段时间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阿廖沙三岁时父亲死于霍乱,

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父子间,兄弟间,夫妻

间经常钩心斗角,经常为了财产,甚至为了一些小事而争论不休,经

常殴打对方。外祖父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经常会凶狠地打骂外祖母。

外祖母不像外祖父那样粗暴,她很和蔼,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传说。

几年后患肺结核去世外祖父破产后,阿廖沙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

的谋生。

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不禁为阿廖沙辛酸的童年而感到同情。

读这本书时,我的心也跟着阿廖沙遭遇而七上八下。

这本书真实的写出了阿廖沙苦难的童年,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

正直、纯朴和勤劳。

阿廖沙的遭遇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珍惜现在安宁和平的

生活,因为这样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

蜜蜂离不开花朵,羊儿离不开青草,我们离不开书籍。让我们与

书为友,让我们快乐读书吧!

《童年》读后感篇2

无意间,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让我感触极深。

书中的主人公是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

夫,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普通木工家庭,由于1871年

俄国阿斯特拉罕一带霍乱肆虐,3岁的高尔基患了病,他父亲为了护理

他而不幸染病不治身亡。后来他跟母亲来到外祖父家度过了他的童年,

由于没有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暖。高尔基十一岁走向了“人间”,

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每个人的童年却是不同的。可以说高

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相比起来我的童年却是幸福的,是在父母的关

爱中度过的。以前我总以为爸妈对我不好,常常因一件小事他们就对

我指指点点的,这让我委屈极了!我总是觉得我不幸福,现在想起来,

真有点后悔。我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长大,而高尔基却……

读过了《童年》,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新的体会,我要珍惜

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加关心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因为给予别人幸

福,自己也是快乐的。

《童年》读后感篇3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看完了高尔基的《童

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艰苦。

主人公阿廖沙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无法把他抚养

大,只好把他寄托在他外祖母家。在那里,阿廖沙生活在一个“极恶”

的环境里:两个经常打架和欺负小孩的舅舅,还有一个超级凶,脾气

暴躁的外祖父,加上这个家里的人都把阿廖沙隔据在外,他十分寂寞。

在阿廖沙看来,外祖父厉害得连他认为强壮的母亲也怕。相比之下,

我们现在的生活可真是幸福多了。

阿廖沙发现外祖父和外祖母的上帝是不同的。外祖父的上帝是用

饥饿和瘟疫惩罚人类,用宝剑和皮鞭统治世界的可怕的上帝;而外祖

母的上帝则是对人间的一切都是一样慈祥,一样亲切的温柔的上帝。

同样是上帝,为什么这样不同呢?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个上帝,你

的性格是什么样那个上帝就是什么样,因为上帝是人们凭想象力塑造

出来的。如果让我从这两个上帝中选一个喜欢的,我想选外祖母的上

帝。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以后一定要做一个温柔、善良、待人

友好的人,不然就会像外祖父一样最后遭到报应,变成一个乞丐的。

《童年》读后感篇4

高尔基是新型的无产阶级作家。这几天我就读了他的一本书

《童年》。

这本书回忆的是高尔基小时候的那些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

的故事。本书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岁至五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着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

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

活状况。

阿廖沙是全书的中心人物,高尔基主要以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

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来写的。

和高尔基相比,我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

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人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

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

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