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求谏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求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如诚冀谏面折廷争等,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语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情感基调,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论证方法,理解文章围绕求谏展开论述的逻辑思路。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求谏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唐太宗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的治国风范,感受古代明君贤臣之间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包容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营造积极健康的交流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理解与掌握,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翻译课文。

梳理文章的论述层次,分析作者如何论证求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唐太宗求谏的背景和目的,体会古代政治文化中君臣关系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历史文本中汲取智慧,思考如何将求谏的理念应用于当代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意识。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文意,读中体会情感,读中领悟语言之美。

2.问题引导法: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思想内涵。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碰撞思维火花,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比较阅读法:选取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其他古代文献片段进行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求谏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唐太宗的画像或相关影视片段,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有关唐太宗的历史知识,提问:同学们对唐太宗有哪些了解?他在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事迹?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求谏》,介绍本文是唐太宗贞观五年与群臣的一段对话记录,展现了唐太宗虚心求谏的态度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背景介绍(3分钟)

简要介绍唐太宗时期的政治背景:唐朝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唐太宗深知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广纳贤才,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他以隋朝灭亡为鉴,认识到君臣之间坦诚沟通、虚心纳谏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倡导求谏之风,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出谋划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重点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

鲠议(gěngyì)

刍荛(chúráo)

愆过(qiānguò)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错误。

3.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文章围绕求谏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

(四)疏通文意,积累知识(20分钟)

1.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以下实词、虚词和句式:

实词

诚:确实,实在。例句:诚能得之于今日,则终身用之不能尽。

冀:希望。例句:冀闻谠言,以匡不逮。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例句: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面折廷争:当面指责,在朝廷上谏诤。形容敢于直言。例句: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虚词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句: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以:连词,表目的,来。例句:冀闻谠言,以匡不逮。

于:介词,对于。例句: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句式

判断句:此皆危亡之象也。(......也表判断)

宾语前置句:主欲知过,必藉忠臣。(正常语序为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藉是借助的意思)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翻译全文。

(五)文本研读,分析结构(15分钟)

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求谏的必要性,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鉴,强调君主必须通过忠臣进谏来了解自己的过错,才能避免灭亡。

第二部分(第2段):阐述求谏的方法和态度。唐太宗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

文档评论(0)

认真对待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惠州市峰海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300MA54K6GY5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