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pdfVIP

【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

实词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

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例:

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

推出此项错误。)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

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

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

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

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

多,如:

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

③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

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

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例: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

“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

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

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

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

地方。”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

的。”

③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

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定它在文中做什么成

分,然后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

③故久立与其客语。

④徒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

解析:

①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

砍柴。”

②句中“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而宾语多由名词充当,故“樵”应释为名词

“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

③句中“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作副词“故

意”讲。

④句中“故”作名词“琅琊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因此可释为“旧有的、

原来的。”

5.形训求义法

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的剖析释义。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

本义,也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凭字形来

说明字的本义的。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

条件。

6.音训求义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

意思。

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

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后人便称之为通假。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设计,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活动方案撰写,ppt撰写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