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 届湖南省永州市对口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2025 届湖南省永州市对口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对口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惬意(qiè)执拗(niù)剽悍(piāo)鲜为人知(xiān)

B.绮丽(qǐ)蓦然(mò)慰藉(jiè)锲而不舍(qiè)

C.狡黠(xiá)炽热(zhì)稽首(qǐ)气冲斗牛(dǒu)

D.蓦然(mù)迸溅(bèng)殷红(yān)叱咤风云(z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狼藉迁徙销声匿迹粗制烂造

B.烦躁取缔再接再厉暗然失色

C.琐屑迫不急待妇孺皆知义愤填膺

D.震憾诀别顾名思义融会贯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②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而要勇往直前。

③他的演讲______,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A.凝聚退缩绘声绘色

B.凝结退缩惟妙惟肖

C.凝聚畏缩惟妙惟肖

D.凝结畏缩绘声绘色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学习上总是不求甚解,所以成绩一直不理想。

B.为了迎接运动会,同学们处心积虑地训练,准备取得好成绩。

C.他的作文写得很平淡,读起来味同嚼蜡。

D.老师把试卷发给我们,提醒我们要自出心裁,认真审题。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爱者甚蕃(多)

B.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C.不蔓不枝(枝蔓)

D.陶后鲜有闻(少)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D.同予者何人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B.文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

C.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君子,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质,如“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D.文章结尾“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富贵的世风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消极避世思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着那些美丽的图案。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隐 悟 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