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赏析:《扬州慢》姜夔(附高频易错句填空及范文赏析).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赏析:《扬州慢》姜夔(附高频易错句填空及范文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扬州慢

姜夔

【原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淳熙三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刚刚停歇,放眼望去,满眼都是荠菜和麦子。进入扬州城后,只见四下里一片萧条冷落,寒水自顾自地碧绿着。暮色渐渐降临,戍楼上的号角声悲凉地响起。我心中满是悲伤,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作了这首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那样的亡国之悲。

扬州是淮南东路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所在之处景色清幽,我在此解下马鞍,短暂停留开始的行程。经过昔日那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如今满眼都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自从金兵南侵长江离去之后,废弃的池塘和古老的树木,似乎都厌恶再提起那场残酷的战争。天色渐渐接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吹响,回荡在这空荡荡的城中。

曾经对扬州有着极高鉴赏力的杜牧,料想如今若能重来,也定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即使他当年写的关于扬州的那些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或是歌咏青楼生活的绝妙篇章,如今面对这样的景象,也难以表达出内心深沉的情感。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水波荡漾,只有清冷的月亮在水中无声地倒映着。可叹那桥边的红芍药,每年都如期盛开,却不知是为谁而生。

【赏析】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自度曲,全词紧扣扬州今昔变化,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氛围。

上片开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点明扬州昔日作为著名都市的繁华地位,“解鞍少驻初程”则表明作者因扬州声名而特意停留。但“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昔日杜牧笔下“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满眼野生的荠菜和麦子,荒芜之景尽显。“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金兵的侵略给扬州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连废弃的池塘和古老的树木似乎都厌恶谈及战争,一个“厌”字,将战争的残酷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表现得淋漓尽致。“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随着黄昏降临,清冷的号角声在寒风中飘荡,更凸显出扬州城的空寂与荒凉,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

下片作者以杜牧的视角展开想象,“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曾对扬州的繁华极尽赞美,若他今日重来,定会对眼前的衰败景象感到震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即使杜牧有着卓越的才华,也难以描绘出此刻扬州的悲惨情状。“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依旧,但桥下只有冷月的倒影,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结尾“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桥边的红芍药每年依旧绽放,却无人欣赏,物是人非之感愈发强烈,将作者的黍离之悲推向高潮。

【情感手法】

今昔对比:将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荒芜破败进行鲜明对比,如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与如今的“尽荠麦青青”,突出战争对城市的巨大破坏,引发读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从而强化了黍离之悲的情感表达。移情于景:“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把人的情感“厌”赋予“废池乔木”,通过无生命之物对战争的厌恶,侧面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内心的创伤,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含蓄。

以景结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二十四桥、冷月、红芍药等景物描写结尾,将作者的无限感慨融入到这些景物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在对景物的品味中深切体会到作者的哀伤之情。

【相关成语】

黍离之悲:源于《诗经?王风?黍离》,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宫室宗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用“黍离之悲”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姜夔在《扬州慢》中,千岩老人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正是因为词中通过对扬州城从繁华到衰败的描写,深刻体现出这种对国家命运变迁的哀伤。

【高频易错句】

1、好的诗文的精彩之处往往体现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两句借战前战后景色的对比,抒发痛惜之情。

2、《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两句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

3、《扬州慢》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的两句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4、《扬州慢》中,以昔时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语,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万能论据】

论证战争的残酷性:《扬州慢》中,金兵南侵后,扬州城从“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繁华之地沦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荒芜废墟,百姓生活遭受重创,城市风貌面目全非。这充分证明了战争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不仅摧毁了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