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士不遇”是中国古代士人群体面对的普遍精神困境,也是文学史的经典命题之一。先秦时期,有关这一主题的文学书写已徐徐展开,这一议题逐步沉淀和巩固下来。一般而言,“不遇”涵涉两重意思,一是时之不遇,即囿于时代与历史的客观原因,文人士子缺乏施展才华的政治文化环境;二是身之不遇,如个人命途多舛、才高运蹇,而因此未能实现理想和抱负。“文章憎命达”,面对仕途的失意,文人士子往往以诗歌排懑遣怀,在文字中寄托一己之人格精神与情操志趣及对理想世界和世俗价值的思考,而于这一题材的吟咏和书写,易代之际的遗民诗人尤为关切。
在消解“不遇”之问题时,古代文人受到了屈原和陶渊明的深远影响,出现了“屈陶”的并提称咏。文人并称是中国古代文学较为常见的品评方式。在文学史上,第一位明确将屈原与陶渊明并称的是苏轼:“渊明作《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大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苏轼为陶渊明确立了“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歌美学价值,认为其人格禀赋和艺术成就可与屈原比肩。他的这一主张不仅让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取得了新的标高,同时也推动了“屈陶”并称走向文学熟套。宋元时期,屈陶并称浸染理学之气,一时振声。
在风雨板荡的易代之际,遗民诗人的“不遇”困境尤为深莽,故而往往托意于屈陶的批评和写作,以抒发胸中不平之气。由宋入元的吴澄以屈原、张良、诸葛亮、陶渊明为四君子,认为四者的忠君之心是如一的,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屈陶忧国忠愤的精神;虞集承袭了此种思想。屈陶的忠君内核在南宋时期成为坚劲的夯筑。
屈原见逐而沉江明志,陶渊明挂冠而不仕新朝,无论是以死殉节,还是归隐南山,二者忠义守节的民族意气皆足盖千古。通过对于屈陶的追奉、反思和摹效,遗民诗人在“时之不遇”和“身之不遇”之外,最终探索出了一条“不遇之遇”的诗性理路,将政治仕途“不遇”的落寞最终消解为泉林诗居的隐逸志趣以及达于后世的身名观念,成为中国文学诗性叙事的一种重要范式。
(选自邹佳茹《“不遇”之遇:屈陶并称与遗民诗人的立命之道》,有删改)
材料二:
魏晋时期本就是一个个性觉醒、思想争鸣的时代,这个时代倒是与屈原所生活的百家争鸣、个性张扬的战国时代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因此,屈原浪漫飞扬的文采和清高孤傲的个性,成了魏晋名士普遍倾慕的理想,他们甚至如此宣称:“想要做一个名士吗?那你只需痛快地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为名士了。”
陶渊明虽然不是门第高贵的“名士”,但他那种不与流俗为伍、不屑为名利权贵点头哈腰的个性,却无疑是发扬了屈原清高正直的人格特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甚至在陶渊明的笔下,也像屈原那样,出现了许多美好的意象,如秋菊、青松、孤云、飞鸟等等,来象征他特立独行又坚贞不屈的个性。陶渊明酷爱菊花,每当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时,我总是忍不住想起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当秋天寒风来袭,唯有菊花迎霜傲放,于是菊花便成了秋天的象征。“菊”,甚至被称为花中之隐士,体现出一个隐者不与流俗为伍的清高与风度。可见,屈原和陶渊明都是借自然界中品性高洁的植物,来象征自己坚贞的信仰。
不过,陶渊明的隐,其实也并非不问世事的隐。恰恰相反,陶渊明选择隐逸,屈原选择自沉,表面上的形式不一样,本质却都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清高傲气,更是源于他们内心层层累积的忧生忧世情怀。陶渊明不是屈原,但无疑,陶渊明是屈原的知己。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就曾经在一首咏菊的词中,将陶渊明和屈原并提:“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菊的孤寒高洁,与陶渊明、屈原的清高孤傲如此契合,屈原和陶渊明也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心目中正直君子的典范。
(选自杨雨《光齐日月——屈原情怀,隔世之音》,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不遇”是文学史的经典命题,其涵涉时之不遇和身之不遇,文人士子常以诗歌抒发“不遇”之情,易代的遗民诗人对此题材尤为关注。
B.?文人并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常见的品评方式,苏轼第一个将屈原与陶渊明并称,确立了陶诗的美学价值,使“屈陶”并称走向文学熟套。
C.?魏晋时期与屈原所生活的百家争鸣、个性张扬的战国时代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屈原成了魏晋名士普遍倾慕的对象。
D.?屈原选择自沉,陶渊明选择隐逸,虽然本质都是源于内心的清高傲气,但毕竟在忧生忧世情怀上屈原明显胜过陶渊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士不遇”主题的文学书写已展开,这一议题逐步沉淀巩固,宋元时期“屈陶”并称受推崇,易代之际遗民诗人常借屈陶抒怀。
B.?屈原拒绝“渔父”归隐建议,选择以死明志;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拆解精致外壳,重铸生活内核.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金句汇编+运用例段.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赏析:《扬州慢》姜夔(附高频易错句填空及范文赏析).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吃苦”与“享福”.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灵魂只能独行.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真正成熟的标识不是摆脱依赖,而是借力共生.docx
-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II“观点印证类”试题专练.docx
- 2025年中澳实验学校高三三月月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解析.docx
- 上海市风华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阶段练习(2025.3)(暂无答案).docx
- 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