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67.060X1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195—2011
地理标志产品湖头米粉
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Hutouricenoodles
2011-10-28发布2012-02-1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5/T1195—2011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1
4术语和定义 1
5自然环境 2
6湖头米粉加工 2
7要求 3
8实验方法 4
9检验规则 5
10标志、标签 5
11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湖头米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加工技术 8
DB35/T1195—2011
II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第53号公告及GB/T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地方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地方标准起草单位:安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协会、安溪县湖头镇人民政府、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安溪县湖头福寿村宏福米粉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志群、刘坤城、陈新友、张阳川、赵金忠、陈永贤、张炳铃、何存莲。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35/T1195—2011
1
地理标志产品
湖头米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头米粉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与定义、自然环境、湖头米粉加工、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湖头米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1354大米
GB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5517粮油检验粮食及制品酸度测定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第107号关于批准对湖头米粉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产品湖头米粉的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保护范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107号公告),即现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现辖行政区域内,见附录A。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湖头米粉
2
DB35/T1195—2011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取产区适宜加工米粉的籼稻米和天然山泉水为主要原料,经选米、浸泡、磨浆、压干、水煮、搅拌、碾压、制粉、焯粉、漂水、摊凉、成型、晒干、包装等传统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米粉制品。其产品具有湖头米粉独特的质量特色和地域特征。
4.2
断条率
按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在经沸水浸泡过的试样中,拣出长度小于10cm的米粉条为断条,其质量占浸泡后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为断条率。
4.3
汤汁沉淀物
按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将试样经沸水浸泡后,让浸泡液自然沉淀,待汤汁清晰后,容器底部沉积的沉聚物,即为汤汁沉淀物。其含量以:ml/10g表示。
4.4
并条
米粉经煮熟后,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粘合在一起的米粉条。
5自然环境
5.1地理特征
安溪县湖头镇地处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结合部,位于戴云山脉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北纬25°14′,东经118°02′,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其坡度大于30°,海拔小于150m,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属河谷盆地。全镇有17座山峰,森林植被茂密,最高山峰为五阆山,五阆山脉山清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5 156-1996 制鞋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 DB35 322-2011 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 DB35 323-2011 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 DB35 424-2001 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docx
- DB35 530-2004 海水养殖网箱系统技术规范.docx
- DB35 637-2005 豆制品质量安全要求.docx
- DB35 1301-2012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docx
- DB35 1310-2013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 DB35 1311-2013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 DB35∕514-2006 含清净剂车用无铅汽油.docx
- 市科技局副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docx
-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式上的讲话1.docx
- 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docx
-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
- 在2025年作风建设专题“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八项规定).docx
- 在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docx
- 关于我市农村电商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 在某某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会上的讲话.docx
- 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上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1.docx
- 商务局委员会(商务局)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工作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