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死海的特征、成因以及相关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包括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归纳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神奇与和谐,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理解死海的成因,体会作者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死海不死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能准确清晰地阐述。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文章的重点知识,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死海的相关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死海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示死海独特的地理风貌、人们在死海上漂浮的奇特场景等。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哪里呀?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什么印象?有没有什么特别想了解的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和疑问。
3.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死海不死》,并简单解释死海不死这一矛盾表述的含义:死海,从名字看好像没有生命迹象,但不死又说明它有着独特之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探寻死海的奥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本文作者是陈孟昕,他是一位对自然科学有着深入研究的科普作家。他长期致力于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字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让人们了解自然世界的奇妙。
2.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死海作为世界著名的地理奇观,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的关注。作者通过深入的考察和研究,结合科学资料,写下了这篇文章,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死海,了解它的特点和成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围绕死海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文章围绕死海写了死海的特征(人在死海上能漂浮、海水咸度高)、死海的成因以及死海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通过描写死海不死的现象,如人在死海上漂浮、即使不会游泳也不会淹死,引出下文对死海的介绍。
第二部分(第56段):介绍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得名原因。
第三部分(第712段):重点说明死海海水咸度高的特征以及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同时阐述了死海的成因。
第四部分(第1314段):讲述死海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干涸的趋势。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
1.分析死海不死的现象
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在死海上漂浮的语句,如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提问:为什么人在死海上会出现这样奇特的漂浮现象呢?引导学生思考海水的特性与漂浮现象之间的关系。
明确: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浮力大,所以人能轻松地漂浮在水面上。
2.学习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例如:
举例法: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通过列举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死海海水中矿物质含量之丰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作比较法:海水的咸度很高,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因此,谁如果在别的海水中游泳不会被淹死,到了死海就会被淹死。将死海海水咸度与一般海水作比较,突出了死海海水咸度高的特点。
打比方法: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把海水密度和人体密度的关系比作物体在不同密度液体中的沉浮关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在死海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学的勇气读后感.docx
- 教学案例背影三维目标.docx
- 教学研究项目申请书.docx
- 教学策略分类.docx
- 教学研究课题题目.docx
- 教学计划模板.docx
- 教学设计steam课例教学设计.docx
-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docx
- 教学设计《创新实验: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度》.docx
- 教学设计_学会感恩与爱同行_.docx
- 2024船舶涂层低阻性能验证与检验指南.docx
- 2024船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指南.pdf
- 《GB 40881-2021煤矿低浓度瓦斯管道输送安全保障系统设计规范》(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GB 41022-2021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2025冰载荷作用下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指南.pdf
- 2025冰载荷作用下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指南.docx
- 2024船舶应用混合动力系统指南.docx
- 2025CCS船体测厚指南.docx
- 22 太空一日 课件(共29张ppt).pptx
- 《GB 38030.4-2019内河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 第4部分:珠江水系“三线”》(2025版)深度解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