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的真谛实际上就是具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快乐就在自己的心中。当你心中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如果你的心中没有快乐,即使你走遍天涯海角,永远找不到乐土。结束语第3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书·洪范》云: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健康”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周易》和《尚书·洪范》。“健康”有“刚健”、“无病”,于是“安乐”之意。资料卡第3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什么是心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它通常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看法、态度、倾向和相关的行为。这种反映有的我们能意识到(在意识层面),有的我们不能意识到(在潜意识层面)。资料卡第3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高职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第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导航三、心灵求索四、心灵互动五、资料卡二、教学内容六、结束语一、目的要求第一节心理健康与高职大学生成长第二节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第三节增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健康2、什么是心理3、心理健康水平等级分类4、心身疾病5、大学生心理咨询起源第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目的要求了解心理健康的涵义,认识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增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第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心理健康与高职大学生成长教学内容第4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教学内容一、科学的健康观(一)健康的科学含义健康躯体健康人体的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矛盾的范围内,个人心境发展最佳的状态。道德健康在稳定的道德观念支配下表现出来的一贯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社会适应良好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能立足角色创造性地工作并取得成就,贡献社会,实现自我。健康概念四方面之间的关系躯体健康是其他健康的生理基础;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相互作用;以心理健康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道德健康高于单纯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是心理健康的充分体现,是健康的最高境界。第5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兼、臂的位置协调。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二)健康的标准教学内容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健康10条标准:第6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教学内容二、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涵义第7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和谐;2)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3)有幸福感;4)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高效率的生活。(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学内容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第8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较高水平的安全感。2、智力正常,有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3、情绪健康。4、人际关系和谐。5、社会适应正常。6、意志品质健全。7、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全的人格。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角色。教学内容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9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太原师范学院的学生们手持“家教”牌子在校门口等待被聘用。随着暑假假期的来临,一些大学生利用假期从事“智力打工”(家教),既检验了学习效果,补贴生活所需,又锻炼了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家教家教不要错过哦!教学内容第10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完全等同于心理不健康。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心理健康状态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相对理想的尺度。教学内容(二)正确理解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