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百草枯中毒的治疗难点早期清除关键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核心是尽早清除毒物,防止吸收。服毒后应立即催吐和洗胃,重复使用活性炭和泻剂减少肠道吸收。血液灌流是清除血液中百草枯的有效方法,应在服毒后尽早进行(最好在2-4小时内),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抗氧化治疗抗氧化治疗是减轻百草枯毒性的重要策略。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N-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15mg/kg/d,连续3天)可能有助于减轻肺部炎症和延缓肺纤维化。免疫抑制治疗环磷酰胺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在一些研究中显示了潜在效益,但疗效尚有争议。其他尝试的治疗如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肺泡灌洗等在部分病例中报告有效,但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最大挑战在于缺乏特异性解毒剂,且肺损伤进展迅速。一旦形成肺纤维化,预后极差。关键是早期识别中毒,尽快清除毒物,防止肺纤维化形成。摄入量大于40mg/kg时,几乎无一生还。有研究显示,综合治疗措施可能改善部分患者预后,但总体病死率仍高达50-90%。一氧化碳中毒暴露来源燃煤取暖、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火灾1毒性机制与血红蛋白结合力强,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细胞氧供不足2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疲乏、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损伤3治疗原则迅速脱离中毒环境,高浓度氧疗,必要时高压氧治疗4一氧化碳中毒是常见的气体中毒,尤其在冬季取暖期间。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约为氧气的250倍,导致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削弱血液携氧能力。此外,一氧化碳还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抑制细胞呼吸,加重组织缺氧。诊断依靠中毒史和临床表现,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可确诊。典型表现包括樱桃红皮肤黏膜、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胸闷,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和呼吸循环衰竭。急性期后可发生迟发性脑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样表现和精神行为异常等,通常在中毒后2-40天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压氧治疗适应证高压氧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效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碳氧血红蛋白浓度25%、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体征)、心肌损害证据、妊娠女性、长时间暴露和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治疗机制高压氧能迅速降低碳氧血红蛋白水平,100%氧气下碳氧血红蛋白半衰期约80分钟,高压氧(3个大气压)下缩短至23分钟。此外,高压氧可增加血浆中溶解的氧气,改善组织氧合,减轻自由基损伤,防止细胞毒性炎症反应。治疗方案通常推荐2.5-3.0个大气压下100%氧气治疗,每次90-120分钟。急性期通常需要1-3次治疗,对于重度中毒或已出现迟发性脑病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治疗。高压氧越早开始效果越好,但即使中毒后数天开始治疗仍有益处。注意事项高压氧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气压伤(中耳、鼻窦、肺)、氧中毒(表现为抽搐或肺损伤)和幽闭恐惧症。治疗前应评估患者是否有高压氧治疗禁忌证,如未处理的气胸、某些药物(长春新碱等)、高热等。酒精中毒血液酒精浓度临床表现20-50mg/dL轻度兴奋、反应时间延长、判断力下降50-100mg/dL言语不清、情绪不稳、共济失调、反应迟钝100-300mg/dL嗜睡、呕吐、嗜睡、体温下降、记忆丧失300-400mg/dL昏迷、呼吸抑制、体温下降、反射减弱400mg/dL深度昏迷、呼吸心跳抑制、可能死亡乙醇(酒精)中毒是最常见的药物中毒之一,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是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重度中毒可出现呼吸抑制、低血糖、低体温和代谢性酸中毒。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监测生命体征。重度中毒可考虑血液透析加速乙醇清除。对于低血糖应及时静脉补充葡萄糖;低体温需积极复温;酸中毒严重者可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饮酒后使用镇静催眠药可显著增加中枢抑制作用,应警惕呼吸抑制。甲醇中毒毒性机制甲醇本身毒性较低,但在体内经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后者是主要毒性物质,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导致组织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视网膜和视神经对甲酸特别敏感。临床表现潜伏期6-30小时后出现症状。首先是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随后出现视力障碍(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盲点扩大,严重者永久性失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意识障碍);代谢性酸中毒通常较严重。诊断要点明确接触史,观察临床表现特别是视力障碍和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包括甲醇血浓度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和渗透压检测。阴离子间隙和渗透压间隙增大提示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