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土地上。”面对生命的劳绩,曹操歌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陶渊明放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李白笑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悲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白居易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苏轼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辛弃疾呼号“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李清照悲唱“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为学校文学社组织的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
思路导引
审题关键:
1.核心主题:生命的诗意。
2.思考追问:谁的生命?何为诗意?为何生命要有诗意?如何让生命拥有诗意?
3.解析材料:“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土地上”一句中,“劳绩”与“诗意”相对,代表着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诗意地栖居”中的“诗意”,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文学之“诗”了。这里的“诗”,除了包含文学审美意义上的诗意之外,还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构筑和创造,这是人得以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写作思路示例:
中心论点:表明对“生命的诗意”的肯定态度
分论点1:论述何为“生命的诗意”
分论点2:论述为何生命要有诗意
分论点3:如何做到让生命富有诗意
03
佳作示范01
诗意栖居
我想,诗意栖居是做一株渭水河畔的蒹葭,白露做我的裙袂;做一朵开在九九寒天的梅花,让“消寒图”充盈我的芳华。可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在世事纷繁复杂中,如何使诗意栖居不止于拟古的遐想,而成为生活的写照?
活成一首诗,我想首先要慢下来,让心灵平静安宁。朱光潜曾在《谈美》中举过一例,在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上面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想要感受生活中的诗意,首先就是放慢脚步,去为一朵花驻足,为一只虫倾听,为一片云鼓掌。当飞鸟带走那被“浮躁”裹挟的“快”时,那目之所及,美与温暖次第而来。
活成一首诗,还要让心灵变得柔软。区分诗人与常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细腻的心灵与充沛的情感。这也为生命照进一缕晨曦,在灰白单调中留一份生动与明媚。要无保留地向世界传递爱、喜悦与感动,要以一棵树的姿态去摇动一片森林,以一片云的姿态去碰撞一片天空。哪怕到死亡之际,失去的也只是一副躯壳而已。正如杜甫的一生,虽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类精神的赞美。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活成一首诗,还需要一种开放的人生态度。米兰·昆德拉曾言,“生活在别处”。或许,我们正需要一种接纳“别处”、向往“别处”、去到“别处”的心态,将生命的美提升一个台阶。云冈石窟之所以能成为石窟中的精品,除了艺术成就卓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雕刻技艺精湛外,还因其融汇了八方文化的精髓。大唐诗歌之气象,也离不开其开放与包容、接纳与尊重。只有不拘于时,不断开拓人生边界,不断定义人生格局,不断发掘人生潜力,吸收,接纳,才能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度与胸怀。
活成一首诗,还需要一点心灵的广博。广博,是接受失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性;广博,是接受简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广博,是接受人生的每一种际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真正的诗意,可以在田园、官场、羁旅,可以在成功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良田万亩,只取瘦土眠,笑看功名利禄;可以在失意时“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拾起从头再来的勇气,为自己留一间屋子,安放一颗炽热的心。
诗意生活,一点闲情再加一点多情,一点好奇再加一点少年意气。简单一点来说,诗意栖居,就是不失去温度,不失去力量,无论沉浮万千,只与美相伴。
点评
文章巧妙地运用论据来增强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从朱光潜的“慢慢走,欣赏啊”到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再到杜甫的诗意人生,随处可见的旁征博引,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还使得观点更具说服力。
文章在阐述“诗意栖居”的内涵时,采用了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手法。比如,作者通过“做一株渭水河畔的蒹葭”“为一朵花驻足,为一只虫倾听,为一片云鼓掌”等细节描写,将抽象的“诗意”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意生活的美好。
04
佳作示范0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每次看到“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一要求时,我就会想,或许是生命的劳绩,让我们“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然而,人的一生中,唯有与诗意做伴,方可超脱现实,超脱命运,超脱自身……
诗意在现实中突围。李白被誉为“诗仙”,却终究是一介凡人。他傲岸不屈,自然屡遭排挤。被“赐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学年上海控江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卷含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训练:锚定选择坐标,丈量人生价值.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20条时文选编.docx
- 2025年4月新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各地模考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典例.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月备考之古诗词赏析《陈情表》(附高频易错句填空及范文赏析).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放弃和坚守.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共襄先锋盛举,擘画成功愿景.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知其不可,为不为?(范文三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