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4月新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各地模考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docx

2025年4月新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各地模考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4月份新课标全国Ⅰ卷模考精选好题汇编

(古代诗歌鉴赏篇)

(2025届湖南省高三“一起考”大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出塞二首(其二)

[盛唐]王昌龄

骝马【注】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

[晚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通过骝马,寒月、铁鼓、金刀等意象,描写了一场战鼓刚刚敲响的惊心动魄的战斗。

B、王诗第三句和高适《燕歌行》中的“寒声一夜传刁斗”一句都是通过描写听觉表现战事的激烈。

C、马诗第一句中的“金带连环”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表现将士们那种风神俊逸、英武逼人的丰姿。

D、马诗第三句中的“卷旗”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半卷红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写偷袭战。

【参考答案】A

【解析】“声犹震”的“犹”表示仍然,可知战鼓不是刚刚敲响,联系前文“战罢沙场”可知,本诗描写的是战斗刚刚结束,因此“战鼓刚刚敲响”错误。

16、两首诗都有对“刀”的细节描写,侧面烘托了戍边将士英勇无畏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王诗以“金刀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表明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与前文“骝马新跨白玉鞍”等句一起塑造出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②马诗通过“宝刀”的“缺”这一细节,侧面表现出战士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体现了将士忘我杀敌时的英勇无畏,与前文“马头冲雪”“夜劫单于”等细节共同塑造出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解析】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要联系上下文,不能单独分析某句。王诗“金刀血未干”中,“血”是将士为国杀敌立功的印证,“金刀血未干”一句一语双关,未干的不仅有鲜血,更有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表明战士们报效国家的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应联系前文“骝马新跨白玉鞍”等句综合分析,诗歌塑造的英雄形象手持金刀、脚跨骏马,威风凛凛。马诗中“宝刀”的“缺”无疑是“乱斫胡兵”时宝刀砍到缺了刃口,由此看出战士在肉搏战时,拼杀是多么激烈,战斗时间又是多么长,将士们在拼杀时已至忘我的境界,这是多么英勇无畏,联系前文“马头冲雪”“夜劫单于”等细节,进一步塑造了将士们奋战时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检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月

[唐]元稹

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

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东。

【注】杏园:泛指都城长安新科进士游宴之处。

采桑子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5、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诗首联颔联写在岸边驿楼望江水明月,点名时间地点,接着描写月色弥漫,江涛阵阵,静谧中隐藏着诗人思念的感伤。

B、元诗颈联虽然自我安慰无论远近都有三五知己,但月亮阴晴圆缺却会不同,与苏轼“月有阴晴圆缺”有异曲同工之处。

C、吕词清新婉丽中有缱绻情致,无论是赞月还是怨月实质上都是对“君”的刻骨思念,同时又有一种琅琅上口的民歌风味。

D、两首诗词虽体裁不同,但都借江楼月这一眼前意象表达离别相思之情,元诗语言委婉含蓄,吕词明白晓畅、浑然天成。

【参考答案】B

【解析】“都有三五知己”错误,元诗颈联“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意思是确实知道无论远近月亮都是十五圆,但担心各地阴晴有别难以共赏。这里“三五”指农历十五,并非指“三五知己”。

16、两首作品都是借月抒情,但具体写法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参考答案】①元诗虚实结合,由眼前驿楼月色实景,想象友人所在长安月色皎洁,不知几人在杏园赏月的画面,在想象中,寄寓怀友之深情,含蓄婉转富有余味;②吕词运用比喻,希望四处漂泊的“君”也能像月一样“相随无别离”,恨“君”像月的“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写出了对离人的思念;③吕词运用对比,上片写赞美月的相随,恨人的不相随,下片埋怨月的“暂满还亏”,恨人的聚少离多,写出了刻骨相思;④吕词采用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写出了回环往复的离别相思。

【解析】元稹《江楼月》以月光和江声描绘夜景,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氛围,寄托着对故乡或亲友的思念。吕本中的《采桑子》则通过月相变化表现对“君”的思念,用月亮的盈亏隐喻人与人之间分分合合的无奈。元诗含蓄、凝重,吕词明快、婉约,各具特色。两者都有效地结合了自然景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