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播放2025春晚歌曲《栋梁》
这是2025年央视春晚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凤凰传奇用独特的嗓音,完美诠释了《栋梁》,带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节目以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为灵感,选取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等十二座古建筑瑰宝,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其中。舞台上通过“XR+数字孪生+VP”技术,将梁思成的古建筑测绘手稿里的建筑一一呈现,榫卯结构、枓栱等精妙设计也细致展现,真的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
聆听了“古建”之曲,我们还要研学“古建”之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领略建筑之美,文化之灿,试为《栋梁》作注解!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文章,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结合文章内容和课前积累,赏析中国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3.赏析本文严密准确、简洁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结合背景和文章,探究隐藏在建筑中的民族性格,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情境任务:
“梁木横如山狂傲千年不弯,青石筑风骨尝尽人生苦甘,琉璃映霞光随东风过千帆”,建筑里有旧时笑谈,建筑里有岁月长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领略建筑之美,文化之灿,试为《栋梁》作注解!
教学过程:
任务一:走近作者,领略风采
一、作者简介
播放作者介绍视频,积累作文素材。
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
他是近代学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
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曾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
二、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初期,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告,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三、文体知识
1.科技论文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
2.科普说明文
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的文章。
说明方法:
举例子
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
分类别
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
列数字
即用一些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既能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作比较
是将两种有着外在或内在联系的相同或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
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做规定性的说明。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作诠释
就是对说明对象的状况、性质、特征、成因等进行简要的解说。
画图表
运用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来说明事物的说明方法。
引资料
就是引用有关资料、故事、名言、诗词等来充实说明的内容,或者作为说明的依据。
摹状貌
为了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特点:
(1)简洁、准确(严谨)、周密(严密)
(2)通俗、生动、有趣(运用比喻、拟人、讲故事等方法)
考题链接:说明文如何体现准确性以及周密性?
①表示程度的轻与重、范围的广与狭、语气的推测与估计、数量的多与少以及方位的远与近等的词语的使用;
②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准确无误、无歧义;
③引用的事实确凿,数字具体等
任务二:走近文本,梳理结构
明确:
段落层次
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1~2段)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两大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地位。
第二部分(3~13段)
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三部分(14~17段)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文法????????
第四部分(18~20段)
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方法:抓住结构性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等)?
任务三:走进文本,赏析特征
活动一:读第一部分,知体系特点。
明确:
文本第一部分,分别从空间(地域,分布广大)和时间(历史,历史悠久)两个角度概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形成和特点。
活动二:读第二部分,知建筑特征。
“大转盘”规则:指针指向红色板块讲相应建筑特征;指针指向白色板块讲相应说明方法。(推荐用照片或者画简图进行说明)
明确:
(一)?讲立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散文重要考点突破之“文本理解”.docx
-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人设”材料作文导写及范文.docx
- 《瑶浴粉》(发布稿).docx
- 典型恶臭污染地块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工程技术指南(试行).docx
- 《桂夏7号大豆栽培技术规程》(发布稿).docx
- 民用建筑低碳供暖系统设计标准.docx
- 第11课《山地回忆》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11课《山地回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11课《山地回忆》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11课《山地回忆》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