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生物对重金属 的去除.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常规研究进展2010-8-23来源:谷腾水网点击:37重金属

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电解法、活性炭和

硅胶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去除不彻底、费用昂贵、产生有毒污泥或其他废

料等缺点。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与开发高效环保型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微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细菌、真菌(酵母)、藻类等生物材料及其生命代谢活动去除和(或)积

累废水中的重金属,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金属离子从微生物体内释放出来,从而降低废水中

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近年来,国际上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多成果,该

技术在投资、运行、操作管理和金属回收、废水回用等方面优越于传统的治理方法,展现出

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在微生物处理废水重金属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

就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做一概述,以期促进国内该领域的研究。

1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机理

1.1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微生物的吸附作用是指利用某些微生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性来吸附废水中的重

金属离子,通过固液两相分离达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目的。生物吸附剂为自然界中

丰富的生物资源,如藻类、地衣、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同一微生物和不

同金属间亲和力的差别决定了微生物吸附金属的机理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得到统一认识。根

据被吸附重金属离子在微生物细胞中的分布,一般将微生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分为胞外吸

附、细胞表面吸附和胞内吸附。

1.1.1胞外吸附

一些微生物可以分泌多聚糖,糖蛋白,脂多糖,可溶性氨基酸等胞外聚合物质

(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s,EPS),EPS具有络合或沉淀金属离子作用。如蓝细菌能

分泌多糖等胞外聚合物,一些白腐真菌可以分泌柠檬酸(金属螯合剂)或草酸(与金属形成

草酸盐沉淀)。Suh等研究发现,当茁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分泌EPS时,Pb2

便积累于整个细胞的表面,且随着细胞的存活时间增长,EPS的分泌量增多,积累于细胞表

面的Pb2水平就越高,从最初的56.9上升到215.6mg/g(干重);当把细胞分泌的EPS提取

出来后,Pb2便会渗透到细胞内,但Pb2的积累量显著减少(最高量仅为35.8mg/g干重)。

1.1.2细胞表面吸附

细胞表面吸附是指金属离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别是细胞壁组分(蛋白质、多糖、脂类

等)中的化学基团(如羧基、羟基、磷酰基、酰胺基、硫酸脂基、氨基、巯基等)的相互作

用,吸附到细胞表面。如将酵母细胞壁上氨基,羧基,羟基等化学基团进行封闭,则会减少

其对Cu2的吸收量,表明这些基团在结合Cu2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间接证明了细胞

壁上蛋白质和糖类在生物吸附中的作用。

金属离子被细胞表面吸附的机制包括离子交换、表面络合、物理吸附(如范德华力、静

电作用)、氧化还原或无机微沉淀等。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金属的吸附作用机制不同(表1)。

Kratochvil等认为,离子交换是许多非活性真菌和藻类吸附金属离子的主要机理,主要是细

胞表面的羧基,其次是硫酸脂基和氨基在生物吸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avis等也认为离子

交换是褐藻吸附金属离子的主要机制,特别是以前被认为的物理和化学的结合机制都可以用

离子交换来解释。细胞表面功能基团中的氮、氧、硫、磷等原子,可以作为配位原子与金属

离子配位络合。例如Zn、P可以与产黄青霉(P.chrysogenum)表面的磷酰基和羧基形成络

合物,溶液中的阴离子(EDTA、SO42-、Cl-、PO33-等)可以与细胞竞争重金属阳离子,

形成络合物,从而降低产黄青霉对Zn、P的吸附量,这也间接地说明细胞表面对金属离子

的吸附确实存在络合机制。关于氧化还原和无机微沉淀的机制也有少量报道。如Lin采用X

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以及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废弃酵母吸附Au3

的过程,发现还原性糖(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多糖水解产物)半缩醛基团中的自由醛基,可以

作为电子供体,将Au3原位还原为Au0。

1.1.3胞内吸附与转化

一些金属离子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后,微生物可通过区域化

作用(compartmentalization)将其分布于代谢不活跃的区域(如液泡),或将金属离子与热

稳定蛋白结合,转变成为低毒的形式。如活酵母吸收的Sr、Co离子积累于液泡中,而Cd

和Cu离子位于酵母的可

文档评论(0)

霞光满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