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护理
学习内容
•定义
•适应症
•测压措施
•常规监测及护理
•并发症的观测及处理
•小结
一、有创血压的定义
为患者实行持续实时的监测,可及时、
精确的反应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不受人工
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
精确直观,随时可取值。
二、有创血压监测适应症
1、多种重症休克,低血压病人(低于
50mmHg)
2、严重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3、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4、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
5、呼吸衰竭
6、重危病人接受复杂大手术
三、有创血压测压措施
•将动脉导管接三通开关,一端接冲洗装置和压力袋
(内有袋装肝素生理盐水),另一端通过测压管接压力感
受器连接监护仪。测压时,先调整零点,将压力感受
器置于右心房水平,即患者腋中线与第4肋交点处;将
测压管和压力感受器内充斥液体,排净空气;启动零
点校正键,转动三通开关,关闭动脉导管,拧开压力
传感器的排气孔,使压力感受器与大气相通,当监护
仪数字显示“0”时,提醒调试零点成功。调试完毕,
转动三通,关闭压力感受器的排气孔,使压力感受器
与大气隔绝并与动脉导管相通,显示屏显示出所测压
力的波形与数值,调试波形振幅。
四、常规监测及护理
1、做好健康教育置管前给患者及家眷讲解有
创血压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其理解
有关有创血压的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防
止措施,防止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
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以便
积极配合,防止感染、血栓、血肿等并发
症的发生。
4、保持测压管道畅通保证测压管的各个接头紧密
连接妥善固定穿刺针、延长管及测压肢体,防止
穿刺针及测压管脱落、导管受压、扭曲及脱开后
出血。用持续冲洗装置冲洗,保持管道畅通,压
力袋压力为20~44kPa,流速为3ml/h,以防血
液凝固;熟悉三通使用措施,使三通开关保持在
对的的方向,每次测压后应立即用肝索盐水进行
迅速冲洗,防止血液凝固。
5、用血标本采集措施采集血标本时,导管接
头处用碘伏消毒,然后用注射器将管道内
液体所有抽出后弃去一部分血液再取血,
以防止血液稀释而影响检查成果.注意减
少失血,操作中严防血管内进气导致空气
栓塞,一旦发现气泡,即用注射器抽出。
五、并发症的观测及处理
1、远端肢体缺血
2、局部出血血肿
3、感染
1、远端肢体缺血
重要原由于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局部长时
间包扎过紧等。体现为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其形成与置管时间、血管壁损伤、导管粗细和
材料等原因有关,一般置管不不小于2h无血
栓形成,20~50h发生率为50%。
1、远端肢体缺血
(1)术前要确知被捕管动脉的侧肢循环状况,动脉有
病变者应防止穿刺。
(2)尽量减少动脉损伤,穿刺时规定技术娴熟,动作
轻柔、稳、准,防止反复穿刺导致m管壁损伤。
(3)选择合适的穿刺针,一般成人为14~20G导管,小
儿为22~24G导管.切勿太粗及反复使用。
(4)保持三通良好性能,以保证肝素盐水的滴人;保
持管道畅通,每次经测压管抽仍取动脉血后,应用
肝素盐水进行冲洗。
1、远端肢体缺血
(5)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抽出,以防发生动脉栓
塞。
(6)严密观测术侧远端手指或足趾的颜色与温度.并通过
同侧手指套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手部的血运状况,发既
有缺血征象如肤色苍白、发凉及有疼痛感等异常变化,
应及时拔管,并进行处理。
(7)固定置管肢体时,切勿行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
(8)动脉置管时间长短与血栓形成呈正有关,在患者循环
功能稳定后,应及早拔出,一般不超过7d。
2、局部出血血肿
与穿刺失败及拔出穿刺针时未有效地压
迫止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肝素用量不
妥,术后穿刺侧过于屈曲有关,尤其是应
用抗凝剂的患者。
2、局部出血血肿
(1)穿刺失败及拔出穿刺针时,根据不一样的进针措施来
确定局部压迫时间长短,如系穿刺进针,压迫5min;
动脉切开进针,压迫10min。
(2)局部用纱布和宽绷带加压覆盖,加压包扎中心要在血
管进针点。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
以解除。
(3)术后嘱患者保持术侧肢体伸直,短期内患者如有活动
注意局部观测,以防出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