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猴痘;关于猴痘;;体征和症状;体征和症状;;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预防猴痘传播的注意事项;;隔离;;个人防护装备(PPE);个人防护装备(PPE);个人防护装备(PPE);;隔离病人;可以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使用标准家用清洁剂/消毒剂。如果清洗得当,感染者无需使用单独的餐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被认为主要是通过大的呼吸道飞沫发生的。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尽快将疑似猴痘患者隔离在负压室内。在非洲,猴痘已被证明会导致多达十分之一的感染该疾病的人死亡。;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正确的手部卫生和清洁程序;如果没有负压室,请将患者置于隔离病室。当患者出现发烧和水疱/脓疱疹时,应在医疗机构中诊疗。如果这不可行(例如,患有猴痘的儿童),其他家庭成员应考虑在猴痘患者在场时戴上外科口罩。在非洲,猴痘已被证明会导致多达十分之一的感染该疾病的人死亡。;隔离程序的持续时间;;大多数感染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被认为主要是通过大的呼吸道飞沫发生的。其他人际传播方法包括直接接触体液或病变材料,以及间接接触病变材料。不要在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场处置废物。尽管怀疑非洲啮齿动物在传播中起作用,但猴痘的宿主(主要疾病携带者)仍然未知。;预防;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