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山水画的意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3.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中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局部。“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这是乾隆皇帝在《千里江山图》上题的诗句。《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长卷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我们常说“诗情画意”,那么山水画的意境如何表现呢?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古典诗词的意境又有什么关联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一文吧。(板书课题)

?设计思路

从文题出发,展示著名的山水画,使学生对本文的写作对象——中国山水画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将本文探讨的抽象内容,先具体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资料助读,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作者

李可染

生卒年

1907—1989

籍贯

江苏徐州

评价

中国杰出的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作品风格

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相对减弱了笔墨形式的独立性,突出了作品的现代感。人物画的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代表作品

《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意境(jìnɡ)惆怅(chóuchànɡ)

真挚(zhì)渲染(xuàn)

shēn(身)临其境xiōnɡ(胸)有成竹

朝朝mùmù(暮暮)浮光lüè(掠)影

英雄气ɡài(概)

朝霞暮霭(ǎi)

夔门(kuí)

富丽堂huánɡ(皇)

金bì(碧)辉huánɡ(煌)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通过检查预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本课的文常知识,积累本课重点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做些圈点勾画,注意把握几个要素:①核心概念;②主要观点;③所用实例;④所做结论。

学生读课文,讨论上述问题。

明确:(1)本文的核心概念是“意境”。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所用实例:①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②毛主席的词《十六字令三首》《沁园春·雪》;③齐白石画虾、荆浩画松;等等。

(4)结论:意境与意匠要相结合。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层次比较清楚,阅读起来难度不大,几个要素大家抓得都比较准确。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个要素,就是我们阅读文艺论文首先要关注的点。把握了这些,一篇文艺论文的基本内容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了解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称为“引论——本论——结论”。

“提出问题”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指出论点或论题;“分析问题”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得出综合性结论。

议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分析问题的部分,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

2.理清文章的层次。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按照上述结构展开的议论文,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按照上面所讲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在文中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山水画的意境eq\b\lc\{(\a\vs4\al\co1(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分析问题\b\lc\{(\a\vs4\al\co1(阐释什么是意境,获得意境的途径)),解决问题(结论):要“苦心经营意匠”))

教师小结: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论述思路,知道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我们把这个具体思路再概括一下,就会发现,作者在第1段提出观点后,首先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意境是什么;然后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最后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即怎样创造意境。你看这个思路连起来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是我们人类认识问题的一般思路:先发现现象,然后做出解释,最后用于实践。很多文章都运用这样的思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思路来组织文章。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运用了议论文常用的结构。在整体把握文章之前,回顾关于议论文基本结构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清语段之间的关系,给复杂的语段划分出层次。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是著名画家李可染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阐述,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产生有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之窗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小学教育之窗主要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定制服务;还提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定制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