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3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4,No.3
2024年5月Journalof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24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安全专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
12∗3
王术坤林文声杨国蕾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2.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2488;
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从改善灌溉设施、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农
地租入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传导机制,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的理论分
析框架,进而根据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10省50县(市、区)300村
4378个农户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
整效应与政策异质性。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使三大主粮作物种植比例提高了7.97%。
(2)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农地灌溉条件、增加农地租入规模和提高农业
机械化来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而非农就业的传导机制未得到验证。(3)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平
衡区、地形坡度和起伏度较大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显著提高粮食种植比例。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粮食生产;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
---
中图分类号:F30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465(2024)03012512
DOI:10.19714/j.cnki.1671-7465.2024.0038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建设内容方
面,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田块整治工程)和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如
①
土壤改良工程),将原来分散细碎化、质量较差的农地改造成为“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
[2]
相连”的高质量农田。经验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增加1万公顷,农地质量水平将
②
提升0.004个等别。但是,农户作为耕地实际利用主体,以追求家庭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
种粮收益与非粮生产“剪刀差”愈拉愈大的背景下,农户会倾向于种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
显然,政府耕地用途管制与农户耕地非粮化利用存在一定冲突。
那么,在耕地用途管制与耕地非粮化利用冲突的现实情境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对农
户种植结构调整产生影响呢?多数研究聚焦于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生产要素配置如农地
-
[3][4][57][8~12]
流转、农业机械化、农药化肥减量,以及农业生产经营如粮食产能、农业生产效
--
收稿日期:20240119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乡村振兴综合调查及中国农村调查数据库项目”
(GQDC2020017;GQDC202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粮改饲’补贴政策对农户生
产影响及政策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
文档评论(0)